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轉崗后,無論是新專業(yè)訓練還是共同課目訓練,吳付濤都這樣要求自己。毛盾 攝
正午時分,訓練場上,陸軍第71集團軍某旅上士吳付濤正對著一張皺巴巴的紙頁,小聲背記著上面的內容。他面前的水泥地面上,白粉筆畫出密密麻麻的標記符號,被驕陽照得明晃晃刺眼。
吳付濤正在準備轉崗后的第一次示范教學。為了這次教學,他已精心準備了一個多月。
登臺授課的感覺,吳付濤并不陌生。當兵11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勤學苦練,很快成長為業(yè)務大拿,是原單位破障專業(yè)的“教頭”。
然而,前段時間,隨著一紙命令下達,吳付濤告別熟悉的原單位,告別擅長的破障專業(yè),來到新組建的連隊,成了道路專業(yè)的一名新兵。
吳付濤正在經歷自己軍旅的重大轉折。相近的時刻,在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里,在這場“脖子以下”改革中,相似的轉崗也在很多官兵身上發(fā)生:從一個兵種到另一個兵種,從保障崗位到戰(zhàn)斗班排,從傳統戰(zhàn)位到新型作戰(zhàn)力量……
吳付濤至今清晰記得,那天,老連隊撤編了,全連官兵被帶到操場上列隊,一個一個地被任命新崗位,被新的單位帶走,“就像是二次分配,重新經歷新兵下連”。
他心里清楚,情景雖相似,意味卻不同:新兵下連是在一張白紙上書寫自己的未來;這一次,投入新的開始前,得放下10多年來獲得的本領、經驗和榮耀,能一樣嗎?
不過,吳付濤還是從一名新兵的角度,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再次成為專業(yè)能手的“突擊計劃”。今天要完成的示范教學,正是他給自己定的目標之一。
吳付濤能夠成功轉型嗎?
這是個進行時態(tài)的問題,需要回答的,不止他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