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是各方力量反復磨合的產物
關于戰(zhàn)后70周年談話,盡管日本朝野各界人士政見多有不同,但都比較充分地認識到“談話”的重要性與敏感性。特別是,聯(lián)合執(zhí)政的公明黨認為戰(zhàn)后日本所走的“和平國家”的道路來之不易,建議執(zhí)政伙伴謹言慎行。日本共產黨、社民黨等在野黨,“和平團體”、部分學界人士、媒體等也通過各種渠道向政府施加壓力,希望安倍政府切實繼承“村山談話”精神及“侵略”“殖民統(tǒng)治”“反省”“道歉”等重要表述。
與日本國內力量直接的政治參與相比,國際輿論特別是美、中、韓等國的輿論,發(fā)揮了建設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安倍政府的“暴走”。
試圖為新安保法案通過掃除障礙也是安倍采取模糊表述的重要原因。目前,安倍最希望在安保問題上取得突破。但日本最新輿論調查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已跌至32%,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強推安保相關法案引發(fā)日本民眾強烈反感。
安倍及其身邊智囊和“戰(zhàn)略派”們,認識到歷史與安保各自分屬不同戰(zhàn)場,眼下不能兩面作戰(zhàn),而要聚全力、辦大事,由此主張寫入以“道歉”為代表的關鍵詞。在這些善于“從戰(zhàn)略視角”審視問題的人士看來,與其在歷史問題上纏斗,莫若將之深埋心底。
因此,“安倍談話”重在“金蟬脫殼”,試圖用模糊化的道歉來緩解壓力,為在安全領域發(fā)力掃除障礙,這是一種“機會主義”的選擇結果。
“談話”后的“行動效力”尤為關鍵
就在“談話”發(fā)表的第二天,日本正式迎來了戰(zhàn)敗紀念日。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國戰(zhàn)歿者追悼儀式上,天皇在致辭中首次使用了“對上次大戰(zhàn)進行深刻反省”的表述。
如果日本能夠痛定思痛、誠意悔過,這不失為日本之福、地區(qū)之福。但不得不看到,“安倍談話”充分表明了安倍政府以“機會主義”的變通方式實現(xiàn)“修正主義”目標的真實邏輯。安倍以“擺脫戰(zhàn)后體系”為旗幟,在安全政策上,全面修正戰(zhàn)后曾長期堅持的“輕軍備”路線,力圖強軍和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在推出“安保三箭”后,急于落實體制支撐與法制保障。在外交政策上,“俯瞰地球的外交”正在鋪開,愈發(fā)凸顯“排他性”的一面。
在安倍宣稱“繼承”的“村山談話”中,有一個詞叫“杖莫如信”。村山富士曾向國內外鄭重宣誓:信義是施政之本。而此次“安倍談話”,不禁使人想起另一個日語俗語ごまかし(gomakashi),中文與之對照的詞語是“打馬虎眼”、“敷衍了事”、“企圖蒙混過關”。
對安倍政府來說,真正致力于和平發(fā)展,秉持歉疚之心友鄰睦鄰,才是對戰(zhàn)后70年最好的紀念。中日是“搬不走的鄰居”,對“安倍談話”,我們關注其“行動效力”,聽其言固然重要,觀其行則更為關鍵。希望安倍政府拿出誠意,以實際行動落實“中日戰(zhàn)略互惠關系”,維護兩國關系穩(wěn)定的大局。
(張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懷中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