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隔一段時間,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安瑋就要扎到部隊戰(zhàn)備執(zhí)勤一線調研。外人或許難以想象,這位身材纖瘦、外表柔弱的女教授的工作,與“戰(zhàn)場”聯系得如此緊密。去年初至今,她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一線部隊度過的。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安瑋在工作中。作者提供
“寂寞長跑”,巾幗總師沖鋒不止
——記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某系統總設計師安瑋
■解放軍報記者 王握文 通訊員 王微粒
每隔一段時間,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安瑋就要扎到部隊戰(zhàn)備執(zhí)勤一線調研。外人或許難以想象,這位身材纖瘦、外表柔弱的女教授的工作,與“戰(zhàn)場”聯系得如此緊密。去年初至今,她有四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一線部隊度過的。
經過一年多奔忙攻關,由她領銜研制完成的某信息處理系統,如今實現全面優(yōu)化升級,戰(zhàn)技術性能大幅提升。
20多年來,安瑋從零起步,獨辟蹊徑,率領團隊構筑起一幢某領域信息處理技術的“高樓大廈”,取得一批標志性創(chuàng)新成果。她個人也從一名博士生成長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某重大項目應用系統的總設計師。
上世紀90年代,安瑋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博士研究生。一天,年近古稀的導師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她說:“我想好了,你就搞某領域信息處理研究吧?!?/p>
“我為什么要轉到這個領域?”安瑋有些不解。導師告訴她,這項研究關系國家戰(zhàn)略安全,必須有人去研究,否則將來再追趕就更難了。面對導師信任的目光,安瑋應承了下來。隨后她了解到,這是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研究剛剛起步,國內還無人涉足。
“這是個十足的冷門,許多人對此并不看好,當時我的博士論文寫好后,能評閱的專家都很少?!卑铂|回憶說。
既然是冷門,就注定要坐冷板凳。然而,讓安瑋沒有想到的是,冷板凳一坐就是好多年。期間,年事已高的導師退休了,課題研究幾次面臨下馬。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安瑋的信念,她一如既往地率領課題組默默耕耘,頑強地將課題研究向前推進。
2006年,課題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引起有關部門關注,但由于各種原因,暫時沒能立項。安瑋像球場上的一名“板凳隊員”,還是沒有上場的機會。
就在這時,北京一家單位發(fā)出邀請,表示可以將她和愛人一起調到北京,但被安瑋婉拒了?!叭绻易吡耍犖榫蜕⒘?,將來一旦國家需要,很難在短時間內召集起來。”面對課題研究進退維谷的窘境和大城市生活的誘惑,安瑋初心不改,繼續(xù)投入這場“寂寞長跑”。
歷經23載拼搏攻關,安瑋奮斗的汗水終于澆灌出美麗的花朵。2013年底,我國某重要項目正式啟動。安瑋率領的團隊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順利拿下其中一個應用系統的研制任務,她也被任命為該系統總設計師。
研究成果終于有了用武之地,但更大的考驗隨之而來。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的信息處理系統,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安瑋和團隊又開始了新的沖鋒。
2014年夏天,在一次大系統聯調聯試時,數據處理出現較大誤差。安瑋率領技術人員苦熬4個通宵,終于找到問題所在。她乘勝追擊,帶領團隊又連續(xù)奮戰(zhàn)20天,最終將問題徹底解決。
2017年2月,安瑋領銜研究的信息處理系統正式投入使用,各項戰(zhàn)技術指標完全達到預期目標。為使系統在使用中發(fā)揮出最佳效能,她和團隊成員經常到部隊參與戰(zhàn)備值班,為官兵講授系統原理和操作規(guī)程。
去年10月,安瑋和同事針對用戶對系統性能提出的新要求,歷經4個月緊張攻關,再次對系統進行優(yōu)化升級,將戰(zhàn)技術指標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次,安瑋在給部隊授課時,主持人剛開始稱呼她為“安教授”,當得知安瑋是系統總師時,連忙改了稱呼。安瑋淡然地說:“教授也好,總師也罷,其實我只是科研戰(zhàn)場上一名普通戰(zhàn)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