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記者張建松)懸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佩戴藥囊……流傳至今的許多端午習俗都與藥有關。根據(jù)我國古代許多文獻記載,五月五日還是采藥儲藥的日子。《荊楚歲時記》曾記載:“是日競渡,采雜藥,荊楚人并踏百草。”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為何偏偏端午節(jié)與“藥”結緣?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歷史劉曉峰教授認為,這和我國古代的中醫(yī)思想有關。古人認為:“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虐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四時各有流行的疾病,這些疾病和一年的陰陽五行變化直接相關。治療這些疾病,也要根據(jù)陰陽五行的道理,按照“以五味、五谷、五藥養(yǎng)其病,以五氣、五聲、五色眡其生死。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九藏之動”的原則來治療。五月五日的端午節(ji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火氣最旺的特殊日子,因此是采擷與煉制陽性的、火性的中草藥最好日子。
端午所采之藥種類很多。其中草藥常見的有蘭、艾草、菖蒲、楝葉、菰葉等。古人認為蘭草可以“殺蠱毒、避不詳”,自古就有浴蘭除穢的習俗,因此端午節(jié)又名“浴蘭節(jié)”。艾草被稱為“中醫(yī)之草”,不僅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治療,也在針灸治療中占重要地位。菖蒲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記載:“菖蒲酒,治三十六病,一十二痹,通血脈,治骨瘺,久服耳目聰明?!?/p>
除了采藥草,古人還在端午捕蛇、守宮(蜥蜴)、捕蠅虎、捕蟾蜍等。在古代,蟾蜍、蜈蚣、蛇、蝎、蜥蜴共屬“五毒”,中醫(yī)講究“以毒攻毒”。在端午“陽之極”的日子里采集的五毒藥材,被認為具有特殊的療效。
此外,中醫(yī)還講究在端午日制藥、煉藥、曬藥,強調端午節(jié)是以藥預防疾病的特殊日子,許多中藥鋪也常常在這一天分發(fā)藥囊。宋吳自牧撰《夢粱錄》曾記載:“此日探百草,或修制藥品,以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靈驗?!比藗冞€廣泛使用菖蒲、雄黃、朱砂等,在端午節(jié)這天特制藥酒。
直至今日,每逢端午,我國許多地方還流行飲藥酒、泡藥浴、佩戴藥囊、在家門口插菖蒲、艾葉、掛雄黃袋,給孩子們穿五毒肚兜、戴虎頭帽、系無色絲等許多民間習俗。劉曉峰認為,從文化根源上來看,這都與我國古人認為,端午節(ji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陰陽轉換的日子。一陰初起,需及時用藥“禳辟邪毒”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