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命令走,跟著號聲行,正是出于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對我黨我軍的絕對忠誠
7月1日,一個文物捐贈儀式在廣西興安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舉行。在捐贈文物中,由長征出發(fā)地福建寧化縣革命紀念館提供的一本《中國工農(nóng)紅軍軍用號譜》(復制件)尤其引人關注。從就餐、沐浴等生活日常,到夜操、集合等訓練場景,再到某某炮兵團、工兵營等部隊番號,通過五線譜記錄下來,各類軍號竟達340余首。有人說:這是紅軍軍事生活的一份“密碼本”。
一份號譜,見證著紅軍實現(xiàn)集中領導和統(tǒng)一指揮的歷程。我軍初創(chuàng)時沿用舊軍隊的號聲,時常產(chǎn)生誤會;紅軍各作戰(zhàn)部門所用號譜五花八門,也給作戰(zhàn)、聯(lián)絡帶來不便。為此,紅軍編寫了這本號譜并開辦司號員培訓班,全體指戰(zhàn)員迅速掌握新“號語”,使全軍在統(tǒng)一的號音下行動。凸顯堅毅的三連音,生動活潑的交叉節(jié)拍,號聲多樣,敵人難察,幫助紅軍掌握軍事主動權。作為不能讓敵軍得到的“聲音情報”,此次捐贈的這本號譜,老紅軍羅廣茂小心守護了40年。
號聲就是命令。從起床、訓練,到上課、熄燈,軍旅生活的這些行動均由軍號傳達指令,軍號以其特有的韻律、節(jié)奏逐漸融入軍人的血脈。在實戰(zhàn)中,軍號被稱為“戰(zhàn)爭之魂”。時任紅二師四團團長耿飚回憶,湘江戰(zhàn)役中,先期渡江的四團在湘桂公路兩側設伏,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敵軍被打亂后,“我便下令吹沖鋒號,一是趁敵人立足未穩(wěn),打他個措手不及;二是告知三軍團六師,我們的位置在這里”。一聲號響,一次沖鋒,既威懾了敵人,又傳遞了軍情,最終令敵軍潰敗??梢?,用好軍號就能提振軍心、秘密傳信、調兵遣將乃至迷惑敵人。
軍號激揚,紅軍忍痛告別蘇區(qū)老鄉(xiāng);軍號齊鳴,紅六團智取遵義城;軍號嘹亮,紅一團勇士強渡大渡河……聞號而動,軍令如山,映照著我黨我軍“一切行動聽指揮”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秋收起義后,毛澤東同志在江西茨坪荊竹山制定的三大紀律就已明確了“行動聽指揮”的要求。從號聲到電令,指揮部發(fā)出的聲波和電波,與前線緊緊相連。上下同欲者勝。這種令行禁止的紀律與精神,正是人民軍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法寶。
有人曾問鄧小平:“長征那么艱難兇險,你是怎樣走過來的?”他回答了三個字:“跟著走!”跟著命令走,跟著號聲行,正是出于對革命事業(yè)的堅定信念、對我黨我軍的絕對忠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理想信念。“黨叫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發(fā)”“革命戰(zhàn)士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少一些自行其是、含糊不清,才能將“服從號子”與“邁好步子”統(tǒng)一起來、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埃德加·斯諾的名著《西行漫記》,常以一幅紅軍戰(zhàn)士吹奏軍號的側影作為封面。當時,長征即將勝利的紅軍,又要踏上抗日的征程。前進的號角仿佛從未停息。2018年,我軍全面展開司號制度恢復和完善工作,不斷革新的作訓指揮技術雖已取代傳統(tǒng)的電報、吹號,但軍號所傳承的紀律意識、長征精神,將永不褪色。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