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王育竹
王育竹,男,漢族,1932年2月生,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育竹是我國著名量子光學專家,長期從事原子鐘與冷原子物理研究,是該領域的開拓者之一。王育竹早年留學蘇聯(lián),在蘇聯(lián)科學院學習原子鐘技術,學成后回到祖國,投身國家科技建設,并取得多項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
20世紀60年代初,國外成功研制出性能優(yōu)異的銣原子鐘。但是,這種先進的高科技產(chǎn)品對中國禁運。為此,王育竹帶領團隊參與“中國原子時”系統(tǒng)建設,歷經(jīng)多年艱苦攻關,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研制了一代又一代的銣原子鐘。這些原子鐘在多項重要項目中發(fā)揮作用,助力構建了國家原子時系統(tǒng),成功搭載在“遠望”號科學測量船,為導航和航天科技作出了重要貢獻。王育竹作為國內(nèi)冷原子物理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提出很多創(chuàng)新想法并最終獲得應用。
王育竹一直想把激光冷卻技術用在原子鐘上,特別是太空原子鐘,以實現(xiàn)微重力條件下更好的原子鐘性能。2007年,他開始載人航天項目“空間冷原子鐘”研究。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帶著研究團隊夜以繼日研發(fā)攻關,終于獲得成功。2016年9月15日,空間冷原子鐘由“天宮二號”搭載升空,成為世界上第一臺成功在軌運行的原子鐘。該項目入選中國科學院2016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2018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亮點成果,2023年入選國家100件新時代見證物。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王育竹始終懷揣“科技報國”的信念,堅守國家需求,不斷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xiàn)我國原子鐘和冷原子物理研究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跨越。
王育竹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