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錢 前
錢前,男,漢族,1962年3月生,九三學社社員,崖州灣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前長期從事作物種質遺傳資源學研究,40年致力于水稻遺傳資源發(fā)掘、重要農藝性狀遺傳基礎解析及分子育種研究,并積極投身南繁硅谷建設。
1983年,剛剛大學畢業(yè)的錢前來到海南三亞,開始了南繁工作。那時交通不便,他常常拿著好幾個裝滿種子、農具的箱子,一路肩背手拎帶到海南。他常說:“農業(yè)科學是實踐科學,坐在實驗室里是做不好農業(yè)科研的?!睅资陙硭c時間賽跑,白天跑田間,晚上做實驗。星光不負趕路人,他帶領團隊率先利用遺傳誘變獲得與重要農藝性狀相關的遺傳變異材料與突變體庫,發(fā)掘了近5萬份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分析材料;構建了國際上第一套秈稻背景的近等基因系、第一個育性穩(wěn)定適于分子遺傳學研究的粳稻新材料,并被廣泛應用;構建了粳稻/秈稻等永久遺傳群體,成為水稻遺傳學研究的經典材料,并利用這些優(yōu)異的遺傳材料開展相關研究,先后發(fā)表SCI論文343篇,獲發(fā)明專利和新品種權50余項;主持育成品種18個,在浙、湘、贛、桂等南方稻區(qū)大面積應用。同時,他還將這些遺傳資源材料分發(fā)給國內外100余家單位開展研究工作,相關成果發(fā)表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為我國水稻研究走在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花甲之年,他義無反顧投身南繁硅谷建設,擔任崖州灣實驗室副主任,成立野生稻種質資源創(chuàng)新團隊。在三亞建立了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充分利用國家作物種質庫中的種質資源,開展野生稻中優(yōu)異基因的鑒定利用,為加快水稻品種創(chuàng)新和解決水稻關鍵生產問題提供新的契機。
錢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榮獲海南省道德模范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