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董鴻儒
董鴻儒,男,漢族,1939年6月生,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原場長。
他帶領林場職工開拓荒嶺、植樹造林,把昔日荒山禿嶺的蘇木山治理成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的華北地區(qū)最大人工落葉松林場。
1958年,董鴻儒來到蘇木山任護林員。半山腰的護林站是一間四面透風的土屋,屋外是滿目貧瘠的山坡;山腳下是“多見石頭少見人,石壘房舍四面風”的村莊;屋內一盤冰涼的土炕、一個風箱和一口銹跡斑斑的鐵鍋,就是全部家當。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董鴻儒把家搬到了蘇木山上。早年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但是董鴻儒依然堅守崗位,從未放棄種樹的信念。
為在蘇木山“種下樹、種成樹、種好樹”,造林初期,董鴻儒帶著一名林場工人巡林護林,平均每天往返10多公里,終于摸清了蘇木山的基本情況。1964年春,他先后去山西和河北學習落葉松栽培技術,并帶回籽種開始育苗試驗,試驗成功之后,開始大規(guī)模栽種華北落葉松。蘇木山山高坡陡,無法使用交通工具和機械,山上的樹都是他帶領林場職工一棵一棵背上去栽種的。
從年輕小伙到霜染雙鬢,董鴻儒把一生獻給了蘇木山。如今的蘇木山,華北落葉松人工林面積達到18.6萬畝,天然灌木林9.8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82.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高達78.4%,成為祖國北疆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生態(tài)價值可達50多億元,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森林體驗基地、國家健走基地、國家登山訓練基地,還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綠色寶庫”。每年夏季,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觀光者達數(shù)十萬人,山腳下的盧家營村獲批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年均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帶動周邊村民每戶每年就業(yè)增收2萬多元。
董鴻儒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內蒙古自治區(qū)道德模范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