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軍區(qū)邁丹邊防連官兵與邁丹村村民60多年守望相助——
176棵“希望樹”見證魚水深情
■陳 斌 陳 茜
加尼沙(左一)在哨所旁栽下第176棵“希望樹”。常 昊 攝
8月上旬,4名小伙子來到新疆軍區(qū)邁丹邊防連哨所,與該連官兵一同栽下屬于自己的“希望樹”。小伙子們都來自附近的邁丹村,再過幾天,他們就要走出大山,開啟大學生活。
“考上大學并與解放軍叔叔一同種下這棵意義非凡的‘希望樹’,是我多年的夢想。”被西安郵電大學錄取的巴合提亞爾·買買提昂哈高興地說,“感謝連隊官兵悉心關懷,讓我像村里許多哥哥姐姐一樣走出大山,去看山外面的世界?!?/p>
“從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開始,便有了這個儀式。”連隊指導員馬庚赟告訴筆者,1962年,他們連的前身部隊,扛著一口鐵鍋,牽著三峰駱駝,穿越茫茫戈壁,在這里扎下了根。
從此,一茬茬官兵一邊站崗放哨,一邊幫助村民學習文化知識,結下了深厚的魚水情。1976年,邁丹村走出了第一個大學生。他叫吐而地巴衣·吾買爾,考入新疆克州農業(yè)學校。為表達對連隊官兵的感激之情,他在連隊哨所旁栽下一棵白楊樹,并起名“希望樹”。
時光荏苒,當年的一棵“希望樹”,如今已成為一片“希望林”,他們種的不僅有白楊,還有云杉、柏樹……馬庚赟接著說,在軍地各級黨委的大力幫扶和連隊官兵的不懈努力下,邁丹小學從最初的簡陋流動教學點,發(fā)展成一所設施完備的現(xiàn)代化學校。
第136棵“希望樹”,是古麗再那·哈帕爾栽下的。18年前,因家庭困難,古麗再那·哈帕爾面臨輟學,連隊官兵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從學習用品到課外輔導,連隊官兵無微不至的關愛,讓她備受鼓舞和感動。最終,她考入吉林大學醫(yī)學院,本科畢業(yè)后,又考上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院研究生。
“傳遞愛心,奉獻社會?!闭劶拔磥?,古麗再那·哈帕爾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無論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邊防連官兵的恩情。我要用所學知識回饋家鄉(xiāng),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p>
“感謝邁丹邊防連官兵!是他們讓我孩子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蓖聽柼K卡·吐爾達洪拿著兒子加尼沙的入學通知書,激動地說,“希望他畢業(yè)后能像連隊的解放軍一樣,保衛(wèi)祖國、守衛(wèi)邊關?!?/p>
吐爾蘇卡·吐爾達洪家祖祖輩輩以放牧為生,過去,他固執(zhí)地認為“上學用處不大”,甚至一度動了讓小學還沒畢業(yè)的兒子回家放羊的念頭。得知這一情況后,邁丹小學校外輔導員、時任連隊政治指導員彭國棋上門去家訪。經過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吐爾蘇卡·吐爾達洪終于理解了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
隨后,連隊又選派大學生士兵擔任加尼沙的課外輔導員。寒來暑往,加尼沙不僅考入心儀的初中、高中,而且考上了新疆大學。這天,加尼沙也在哨所旁栽下了第176棵“希望樹”。
種下一棵“希望樹”,不改初衷赤子心。在連隊官兵影響帶動下,越來越多邁丹村青年積極投身邊防事業(yè)。自2012年以來,先后有56名高校學子畢業(yè)后選擇回鄉(xiāng)任職,13名大學生應征入伍。他們紛紛表示:“沒有邁丹邊防連官兵,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我們要像他們一樣,成為民族團結、戍邊守防的排頭兵?!?/p>
種完樹后,4名大學生在馬庚赟的帶領下走上哨樓。夕陽西沉,落日余暉下,大家暢談著對未來的憧憬,不時傳來爽朗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