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有大哭過了,多久沒有大汗淋漓了,是不是經(jīng)常覺得口干,腸胃不舒服?可別小瞧身體里的這些“水”,不管是淚液、汗液,還是唾液、消化液,都在發(fā)揮著傳遞營養(yǎng)、排泄廢物、調節(jié)體溫等重要作用。

危機一:嘴里越來越干。
吃辣多了易口干;快節(jié)奏生活也使得細嚼慢咽成為難事。諸如此類的飲食習慣導致了唾液分泌量的減少。成人每天應分泌1000~1500毫升唾液,可起到濕潤、清潔、保護口腔和助消化的作用。
補水建議:
口干無津時,除及時補水外,也可吃些山楂、梅子等易于生津的食物,但患有脾胃疾病的人則要少吃。
這類人不妨在閑暇時經(jīng)常練習吞津,用舌頭繞觸口齒,待口內唾液聚滿,鼓漱幾遍慢慢咽下,不僅利于改善病情,還能滋陰、清熱、補腎。
危機二:出汗越來越少。
出汗是排出人體毒素的主要途徑之一,還有助于控制血壓、促進消化、護膚等。但久坐少動讓人們主動出汗的機會越來越少。坐在屋里時,也要享受空調帶來的涼爽,不肯感受出汗的暢快。專家強調,運動出汗對人體的保健作用不能忽視。
補水建議:
每周一次通過散步、跑步、游泳等運動主動出汗,中等強度為宜,不必以出汗量為標準。
運動后不要立即大量喝水,最好等到汗落了,再慢慢補水。自汗、盜汗等異常出汗應引起重視,可能是氣虛或陰虛表現(xiàn),需及時調理。
危機三:消化液分泌失衡。
生活中很多壞習慣會影響胃酸、膽汁、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引發(fā)不良反應。
長時間情緒緊張、饑一頓飽一頓、吃辣時搭配冷飲等行為,會使胃酸分泌失衡。胃酸分泌不足時消化不良;胃酸過多則誘發(fā)胃炎、胃潰瘍。亂用某些藥物會抑制胃酸分泌,久了可造成胃萎縮,容易癌變。貪食寒涼食物,經(jīng)常腹瀉,易造成腸液流失,益生菌和電解質缺乏;長期不吃早飯會致膽汁長時間儲存,并引發(fā)膽結石。
補水建議:
為發(fā)揮消化液的作用,人們要規(guī)律飲食、注意衛(wèi)生、控制食量,不要貪涼、嗜酒、嗜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