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 對兒影廠傾注心血
改革開放后,中央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已經60歲的于藍受命組建北京兒童電影制片廠并成為首任廠長。
談起自己當廠長的經歷,于藍說,“我之前沒做過領導工作,我那時就想把大家都團結起來,把大家的工作都安排好?!庇谒{認為,作為一個兒童電影制片廠的廠長,必須完全獻身于兒童電影事業(yè)。盡管人生已經邁入花甲之年,但她卻讓中國兒童電影升起一輪朝陽。
于藍老師家里懸掛的照片
于藍回憶,兒影廠成立之初條件非常艱苦。剛成立時,廠房設在北影廠傳達室邊一排楊樹后臨時建造的一排極其簡陋的平房,一些拍攝設備和辦公用具都是于藍向廠家打欠條賒賬借來的。
1983年的冬天,于藍在平房辦公時,“辦公室門后的彈簧斷了,那門瞬間彈了回來,夾到了右手的手指?!蔽覀兟犞拘?,她卻輕描淡寫地繼續(xù)說著,“到了醫(yī)院,醫(yī)生說接上斷指康復得20多天。我嫌太長影響工作,就讓他直接縫上傷口算了?!睂诳p合后,于藍便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再艱苦的條件也阻擋不了于藍帶領兒影廠前進的步伐,在于藍任廠長期間,兒影廠給全國人民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四個小伙伴》獲1982年第12屆季福尼國際青少年電影節(jié)最佳榮譽獎、共和國總統(tǒng)銀質獎章;《應聲阿哥》獲文化部1982年優(yōu)秀影片獎兒童故事片獎;《少年彭德懷》獲1986年第6屆“金雞獎”最佳兒童片獎……
于藍及其帶領的兒影廠如同路燈一般照亮了兒童電影前進的道路,經過了徹夜的努力,才無愧地領受一縷晨光的撫慰。
雖然獲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但于藍并不滿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電影事業(yè)獲得了長遠的發(fā)展和進步,但相較于其他類型電影的百花齊放,兒童片的發(fā)展就相形見絀了。
“那時候一到‘六一’兒童節(jié),我這心里就愧得慌,拿不出好片子給孩子們賀節(jié)?!敝钡浇裉?,我們和她談起當時兒影廠所獲得的成績時,于藍仍有些自責。她給我們簡單算了一下,當時中國一年拍攝了八十多部故事片,其中只有三部是兒童片,“我是兒童電影的頭頭,卻不能給孩子們送去豐富多彩的兒童片。我愧對三億兒童?!?/p>
從未停歇 為兒童電影奔走呼號
除了全心全力地為少年兒童呈現(xiàn)佳作之外,于藍在呼吁國家和社會關心兒童電影發(fā)展、為兒童電影制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等方面,也從未停止過她忙碌的腳步。
在兒影廠成立五周年之際,于藍聯(lián)合中國影協(xié)發(fā)起成立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協(xié)會,設立了中國電影童牛獎,以獎勵優(yōu)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兒童電影有了向心力,不再是散兵游勇?!庇谒{在擔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期間,提交了關于發(fā)展中國兒童電影事業(yè)和前景展望的提案。1994年,于藍還曾撰文呼吁“救救兒童電影”。
如今,談起兒童電影的發(fā)展,于藍仍有些無奈,“我希望國家的相關部門,認認真真地、有實效地去解決與推動兒童電影的發(fā)展?!?/p>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只有拍出更多更好符合兒童特點的影片,才能滿足兒童求知欲望,才能激發(fā)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已經98歲高齡的于藍,仍時不時地奔走在宣傳兒童電影的第一線,就在今年四月,她還出席了北京國際兒童電影周。這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最喜歡做的還是給兒童“抬抬轎子”。
雖然兒童電影事業(yè)發(fā)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于藍仍充滿著期待:“不管怎么說,還是會有人為兒童片努力,盡管有這么多的困難,我相信終歸會出現(xiàn)好影片,能夠得到孩子們的喜歡?!?/strong>
“你們別叫我藝術家。”當我們用“表演藝術家”來稱呼她時,她擺擺手,語重心長道,“我就是一個文藝工作者,干了一輩子的文藝工作。”
無論是銀幕上的“周蓮”“江姐”,還是轉到幕后為兒童電影盡心竭力的兒影廠廠長,作為“文藝工作者”的于藍將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yè)。歲月荏苒,光陰如歌,于藍的老朋友秦怡在她90歲的時候寫下了這樣的祝壽詞,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于藍的一生:
“紅心塑造英雄,真情培育兒童?!?/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