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生:播撒革命火種的先行者
■邊平平
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的127位烈士里,有一位來自河北滄州河間的英烈。他高度近視,人稱“劉瞎子”,是北京大學高材生,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本可成為著名學者的他,為了民族解放的堅定信仰,成長為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他就是八路軍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
1910年出生于河間的劉亞生,于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1935年,他因參加“一二·九”運動被反動軍警逮捕,后經(jīng)黨組織積極營救,獲得釋放。經(jīng)過“一二·九”運動的戰(zhàn)斗洗禮,他迅速地成長起來。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于同年奔赴延安,任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的秘書。在革命隊伍中,劉亞生在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時,主動融入基層,或是教戰(zhàn)士識字,或是給戰(zhàn)士講故事……既是文化老師,又是大家的貼心朋友。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劉亞生嚴格要求和磨煉自己,很快適應了艱苦的斗爭環(huán)境,實現(xiàn)了一名知識青年向革命軍人的轉(zhuǎn)變。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終于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這時,劉亞生已晉升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部隊駐扎在鄂豫皖根據(jù)地。1946年6月,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三五九旅奉命突圍返回延安。途中,身患重病的劉亞生不幸被胡宗南部所俘。在叛徒的指認下,劉亞生身份暴露。胡宗南得知劉亞生身份后,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讓他投降。敵人以高官厚祿利誘,讓叛徒勸說感化,用嚴刑拷打威逼,但都絲毫沒有動搖劉亞生的革命意志。面對敵人一次次的死亡威脅,劉亞生斬釘截鐵地說:“我從加入共產(chǎn)黨的那天起,就把個人生死置于腦后,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犧牲個人生命算得了什么?!睌橙藢喩葠篮抻謶峙?,想把他活埋掉,但又想從他的嘴里得到重要的軍事情報。1947年9月,敵人以“獻高級戰(zhàn)俘”的名義將劉亞生押解到南京,關押于“國防部看守所”。
入獄后,劉亞生將高度近視的眼睛湊到每個難友臉上仔細看,并且說:“千里有緣來相會,咱們互相認識認識。以前在我們家鄉(xiāng)都叫我‘劉瞎子’,我看你們就叫我‘劉瞎子’吧!”一句話逗得大家直笑。他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獄中的難友,鼓舞了難友們的斗志。他和難友們一起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斗爭意志更加堅定,對革命充滿著必勝的信心。
1948年底一個寒冷的夜晚,敵人把劉亞生押到了臨江兀立的燕子磯,將劉亞生牢牢地捆綁起來,并系上一塊大石頭。突然,北方傳來了我軍大炮的轟鳴聲,劉亞生心情無比激動,他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窮兇極惡的敵人把劉亞生推入了波濤滾滾的長江,他用38歲的生命踐行了永不叛黨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