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筒》:陸梅著;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心懷夢想 向陽生長
■徐德霞
作家陸梅的新作《萬花筒》由郊區(qū)女孩麥小節(jié)來上海度假寫起,把筆觸深深探入里弄市井,呈現(xiàn)幾戶人家踏踏實實、有滋有味的生活故事,構筑起上海里弄萬花筒一樣五彩斑斕的世界。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人們依然心懷夢想,向陽生長,這是作品傳遞出來的精神主旨,也是其打動人心的原因所在。
作者以細膩精準的文字見長,人物形象刻畫自然、真實、豐滿。這尤其表現(xiàn)在麥小節(jié)與白雪兩個女孩的形象與友誼上。白雪是一個冰雪聰明的孩子,6歲時一場高燒后失聰,成了聾啞人。這種人物設定會不會落入俗套?一個健全孩子和一個聾啞孩子的交往會不會有障礙,進而導致作品澀滯不暢?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她們通過手勢、眼神、筆談等,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作品對此處理得妥帖自然。這樣的寫法,恰恰透視出兩個女孩的真與純,唯有純凈的心靈才是透明的、不設防的,才容易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在表現(xiàn)她們明澈本真的同時,作品也刻畫了兩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特征。麥小節(jié)樸實真誠、懂事明理、善解人意,初次到上海,在陌生環(huán)境里那種好奇又緊張、欣喜又惶恐的心態(tài)被準確傳達出來。啞女白雪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著力表現(xiàn)這是一個被童話和關愛滋養(yǎng)的小女孩,她心懷夢想,是在不完美中創(chuàng)造完美的“萬花筒”的寫照。
不僅僅是麥小節(jié)與白雪,作品中其他幾位人物也很出彩。奶奶和麥小節(jié)家非親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寬厚獲得了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信任與愛。白雪父母作為普普通通的中年夫婦,過著兩地分居的日子,生活有苦有樂,但他們始終不放棄,相信只要一步一步打拼下去,日子就會越變越好。特別是白雪爸爸,從在租用的外籍船上打工,到一步步成為中國遠洋海輪的大副,作者寫得真切樸實,有血有肉,盡可能展現(xiàn)這個閃光人物的思想境界。
《萬花筒》的一大特點是寫出了上海弄堂獨有的“味道”。作品反映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上海里弄普通人的生活,主要從三個層次入手。一是社會大環(huán)境,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還有生活習俗、吃穿用度、人情往來等,用看似不經(jīng)意的細節(jié)鋪設社會背景。二是生活氛圍,鄰里之間的溫情時刻、沖突摩擦以及化解隔閡的方式,一看就是上海式的,把上海普通市民的特點寫足了。三是人物,小說中人物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處境不同,但都有根有來路,脈絡清晰。大社會、小弄堂和每個人,構成了富有生機的社會圖景,共同映照著平實中的善良、踏實中的進取、安穩(wěn)中的奮斗。作者以自然真實、豐富舒展的筆觸,努力“復刻”當時上海一隅的社會生活,試圖描摹出時代與社會的一個剪影。
作品中有兩個深具象征意義的意象,一是萬花筒,一是望遠鏡。萬花筒寓意現(xiàn)實,望遠鏡展望未來——人總應該往長遠看,心中有光和希望,不斷追尋人生夢想。作品在講求敘述生動的同時,力圖提升思想性。作者的人生感悟散落在情節(jié)、對話以及適時的議論中,使得作品思想內(nèi)涵較為豐厚,生活與思想一起閃耀光芒。作品所展示的社會生活和它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對當下構建和諧的社會生態(tài)、提高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與文明素養(yǎng)是有啟示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