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心底的英雄之歌
■汪 志
在我家的書柜里擺放著一本軍旅作家金敬邁著的長篇小說《歐陽海之歌》。這本書陪伴了我40多年,給了我豐富的人生啟迪。
小說熱情謳歌了青年歐陽海從一位普通的解放軍戰(zhàn)士,成長為一名愛民模范的光輝事跡。他曾兩次勇救溺水兒童。村民家中失火時,又是他挺身而出,將老人背出險境。他三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樹為標兵。
1963年11月18日清晨,歐陽海所在部隊正在進行野營訓練。部隊經(jīng)過鐵路軌道時,由廣州開往武漢的288次列車鳴著長笛飛奔而來。汽笛聲、排氣聲和車輪的震動聲在兩山之間激蕩,構成了震耳欲聾的共鳴。一匹馱著炮的戰(zhàn)馬受驚,掙斷韁繩奔上軌道,驚恐萬狀地在車頭前方打轉,轉而又定住不動。危急關頭,歐陽海奮不顧身沖上鐵路,拼盡全力推開戰(zhàn)馬,避免了一場火車脫軌的嚴重事故,保護了列車上幾百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但他自己卻被列車軋斷左腿,經(jīng)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3歲。
戰(zhàn)友劉延生從歐陽海的衣兜里掏出了一本《毛澤東著作選讀》和一個被鮮血染紅了的筆記本。筆記本第一頁上清晰地寫著:“即使有一天,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產(chǎn)主義的理想必然勝利,一定會有更多覺醒了的人為它戰(zhàn)斗!”
我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17歲那年暑假,我偶然在新華書店看到了這本《歐陽海之歌》。買到這本書后,我白天讀,晚上也讀。當老師和同學們聽說我有一本《歐陽海之歌》后,也紛紛想要借閱。最后,為了讓同學們都能讀到,班主任決定由她每天在課堂上為大家朗讀。歐陽海的事跡,便迅速在同學們之間傳揚。
或許是歐陽海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幼小的心靈,許多同學漸漸有了變化。一位生性頑皮好動的男同學,聽了《歐陽海之歌》后,像變了個人似的,積極幫助同學,學習成績也進步很快,后來考上了中專。我也開始發(fā)奮努力,最終考上了大學。
大學畢業(yè)后,我和幾個同學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來到了位于祖國西北的一家國防軍工單位。記得我剛到時是漫天飛雪的冬天,戈壁沙灘上荒無人煙,只覺得天地一片蒼茫。單位在一個偏僻山溝里,我們住的是土塊砌成的平房。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天氣,西北風打著轉呼嘯。在南方長大的我不會生爐子,導致滿屋子都是煤煙味,而且煤爐經(jīng)常熄滅。我睡在竹板床上,到半夜常常被凍醒。
更難以忍受的是飲食。由于吃慣了米飯,我很難適應這里的面食。不到半年,我就消瘦了十幾斤。這期間,和我同時來的好幾個大學同學都回到了南方??粗麄円粋€個離去,我也不免打起退堂鼓。每當我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翻開隨身攜帶的《歐陽海之歌》,暗暗鼓勵自己,艱苦的條件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接下來的5年時間,我完全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還入了黨。每個月,我坐著通勤車去五六十公里外的縣城,給家里和同學們郵寄信件,順便再買幾本喜歡的書。由于往返都是土路,回去時我滿身都是灰土。
那個時代,地處山溝里的我們文化生活貧乏,除了讀書很難再有什么娛樂活動。正巧單位有一塊黑板,長時間立在那兒遭受風吹日曬,都被腐蝕褪色了。我找來黑漆粉刷后自告奮勇地辦起了黑板報。那本《歐陽海之歌》里的內(nèi)容,自然常常被我摘抄到黑板報上。由于我上學時作文寫得好,還在不少報刊上發(fā)表了文章,我把單位的黑板報辦得非?;钴S,經(jīng)常受到領導的表揚。后來,即使我的工作崗位有了變化,單位辦黑板報的傳統(tǒng)仍繼續(xù)保留著。
不知讀了多少遍的《歐陽海之歌》,也給了我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動力。我把在戈壁灘及山溝里38年的生活不時寫成文學作品投寄給各報刊社。漸漸地,刊發(fā)的作品多起來,獲獎作品也多起來,極大豐富了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
2009年9月,我從新聞中得知歐陽海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這個消息讓我振奮和感動,我知道,曾經(jīng)激勵我的英雄,如今依然在鼓舞著更多的建設者們奮力向前。激動之余,我又買了一本新出版的《歐陽海之歌》。重讀這本書,撫摸著嶄新的封面和精美的印刷文字,我依然心潮澎湃。
2019年9月,我利用休假時間來到位于湖南省衡東縣新塘鎮(zhèn)京廣鐵路旁的歐陽海烈士紀念館,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紀念館內(nèi)陳列著歐陽海生前的照片、遺物,以及關于他英勇事跡的文獻資料,使人感到一種莊嚴凝重的氛圍。走出紀念館,在返程的列車上,我的心情依然久久不能平靜。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光耀時代。無論他們長眠于何時、何處,都會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財富和動力源泉。我想,在這片充滿熱血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后來者定會將“歐陽海之歌”一直傳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