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軍分區(qū)神仙灣邊防連二級上士祁龍——
鋼鐵哨卡鋼鐵兵
■趙金石 解放軍報記者 吳曉婧
“風雪漫天,官兵的身影變得模糊了……”春日,記者到新疆和田軍分區(qū)神仙灣邊防連采訪,二級上士祁龍一邊整理相冊,一邊講述他與戰(zhàn)友的巡邏故事。
“巡邏途中,我們遭遇‘風吹雪’,每一步都走得很艱難?!逼铨堈f,那天,他們要去距哨所最遠的一個點位巡邏,來回20余公里的路程走了8個多小時。入伍以來,他多次和戰(zhàn)友踏上這樣的巡邏路。
上大學后了解到不少校友參軍入伍、建功軍營,出身軍人家庭的祁龍當兵的愿望變得更加強烈。2015年,讀完大一的他應征入伍,結束新訓下連后被分到神仙灣邊防連。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氣中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平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來到哨所的那段時間,祁龍對之前了解的這些信息有了切身感受——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他接連幾天頭疼得睡不著、吃不下。
過了最初的幾周,祁龍努力讓自己慢慢適應邊防工作和生活。“上‘英雄頂’那次比較兇險?!逼铨堈f,被戰(zhàn)友們稱作“英雄頂”的點位海拔59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沿途最陡處坡度達70度。
“大家都說,沒有英雄膽登不上‘英雄頂’。”那次巡邏中,祁龍不慎摔倒、往下滑去。危急關頭,時任班長劉萬江一只手拽住祁龍的腿,另一只手緊緊抓住凸起的巖石,才化解危險。
“這里的天氣變化快,剛才還是晴空萬里,一轉眼就可能是陰云密布。太陽一落,氣溫就會驟降?!逼铨堈f,神仙灣的天氣變幻莫測,自己經(jīng)歷得多了,慢慢就習慣了。
“習慣”兩個字,祁龍常掛在嘴邊。從一名新兵成長為經(jīng)驗豐富的骨干,他已適應了高原環(huán)境,也習慣了邊防線上的風吼雪舞。通往每一處點位的巡邏路上,都留下了他和戰(zhàn)友的腳印。走的次數(shù)多了,哪段路比較顛簸、車要慢點開,哪處路坡度大、大家得相互攙扶,他都熟稔于心。
群山無言,一石一礫見證著他和戰(zhàn)友的默默堅守。記者翻看相冊,一張張照片定格的瞬間生動鮮活:茫茫雪野間,官兵迎著初升的朝陽,身姿挺拔;崎嶇的路段,前面的戰(zhàn)士蹚路,后面的戰(zhàn)士踩著腳印緊隨其后;最后一次巡邏,即將退役的老兵面向國旗紅了眼眶……
“邊防有我,請祖國放心!”連隊門口的電子屏上,正播放祁龍拍攝的一段視頻。視頻中,戰(zhàn)友們在哨樓前的臺階旁簇擁著鮮紅的旗幟;陽光映射下,“喀喇昆侖鋼鐵哨卡”8個大字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