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就吸引讀者的“詩外”功夫
刊物是辦給人看的。新的一期雜志出來后,是引起讀者的熱切關注、爭相傳閱,還是放在案頭,無人問津;是產生強烈反響,還是波瀾不起、無聲無息,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對編輯能力素質的檢驗。
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曾告誡他想當詩人的兒子:“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币粋€“詩外”,精辟地點出了提高寫詩水平的玄機。寫詩是這樣,辦刊又何嘗不是如此。編輯的工作特性雖然是“編”,但其工作范圍和過程卻不僅僅局限于勾勾畫畫、刪刪減減。作為一名雜志編輯,如果不能找準輿論引導以讀者關注高度契合的“興趣點”,進行策劃與編輯,雜志往往會顯得沒有靈魂,缺乏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沖擊力,其宣傳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就辦刊而言,講“詩外”功夫,主要在于找準讀者的興趣點。
練就準確把握“大勢”的能力
仔細分析軍內外報刊的現(xiàn)狀,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報刊的宣傳內容之所以能夠“一碰就響”、上下認同,莫不是建立在對當時“大勢”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上。
準確把握“大勢”,首先要深刻領會新理論、新政策、新精神,切實吃透“上情”。這是對雜志編輯起碼的要求。很難想象,一個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國家和軍隊的新政策、上級的新精神缺乏深入了解的編輯,能夠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敏銳,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籌劃好刊物的宣傳。其次要及時了解上級意圖,做出迅速“反應”。作為輿論載體,刊物必須充分發(fā)揮好“傳達黨的聲音”這一重要功能,隨時理解把握上級一個時期工作的新思路、新指示、新要求,迅速以恰當?shù)男问襟w現(xiàn)到宣傳中,指導各級抓好貫徹落實。再次,要熟知部隊當前的重要任務、重點工作及其進程,及時跟進。這是辦好雜志的基本前提。黨委機關雜志的一個主要“職能”是指導和推動工作,如果不知道當前部隊正在干什么、各級在共同關注和需求什么、有什么難題需要解答,雜志宣傳給內容就不會引起基層官兵的興趣,就敲不到“鼓點兒”上。
善于敏銳感知外部世界和新生事物
彈奏時代強音、引領輿論導向,是報紙和雜志的基本特征與要求。新聞報道最忌“閉門造車”。作為編輯,同樣不能關起門來悶頭編稿。人們常說“文如其人”,運用在辦刊上,也可以說“刊如其人”。一個坐井觀天、閉目塞聽、因循守舊的編輯,辦出來的雜志必然暮氣沉沉,缺乏“新意”;而一個視野開闊、思想開放、頭腦敏銳、銳意創(chuàng)新的編輯,定然出手不凡,其雜志也會新風撲面,令人賞心悅目。由此可見,只有“開門辦刊”,用心呼吸時代氣息,敏銳感知新生事物,時刻保持眼睛的“新鮮感”,保持大腦的“新鮮度”,才能使雜志宣傳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找準雜志宣傳的興趣點。
因此,應當注重提高以下方面的“功力”:
廣泛“織網”,布設密集而反應迅捷的“神經末梢”。常言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眾所周知,軍隊體制調整改革后,軍隊媒體普遍面臨人少事多的現(xiàn)狀,編輯人員既要從事頂層設計和策劃,又要約稿、編稿,畫版、校對大樣,常常超負荷運轉,加班加點成為常態(tài),忙得不可開交,難以抽出空來下部隊采訪,但工作性質又要求編輯必須眼界開闊、信息靈敏,及時了解掌握部隊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建設局勢。這就需要編輯建立廣泛的“信息網”,使自己的“神經末梢”遍布每一個角落。怎么建?有以下幾種方法:多同各級領導機關的同志交往,充分利用他們統(tǒng)籌全局、參與決策的優(yōu)勢,了解“上層信息”;多同營連的同志交往,利用他們身處一線、身在兵中的優(yōu)勢,了解基層廣大官兵尤其是戰(zhàn)士的真實情況;多同政治部門以外的同志交往,熟悉軍事訓練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動態(tài),了解各條戰(zhàn)線上的情況;當然,最主要的還是突出新聞宣傳這個“主渠道”,同部隊報道人員保持密切聯(lián)系,也許一個不經意的電話、一次偶然的閑聊,會讓你獲取意想不到的有價值的信息與線索??傊?,“信息網”覆蓋面越廣、“網線”越密集,其功效就越強,就好比安上了“千里眼”“順風耳”,有了源頭活水,眼里就有看不盡的“風景”,頭腦里有用不完的報道素材,辦起雜志來會感到海闊天高、左右逢源,找準讀者的“興趣點”自然就不是一件難事。
保持靈敏“嗅覺”,時刻了解時代潮流的最新“動向”。作為一個要經常接觸各行各業(yè)各種知識的職業(yè),雜志編輯雖不能說要做到上通天文、下曉地理,但至少應該是廣泛涉獵的“雜家”,保持興趣廣泛、頭腦敏銳,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了解社會時尚、文化潮流以及經濟生活熱點動態(tài)等。這樣,才能及早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在輿論宣傳中聚焦熱點、掌握主動。作為一名雜志編輯,不僅業(yè)務能力出類拔萃,既要具有熟練駕馭文字的能力,還要做一名站在時代高處的“觀望者”,具有“大雜志”觀,善于“跳出雜志辦雜志”,充分發(fā)揮雜志的“外延”功能。
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變化。當前,由于互聯(lián)網技術帶來的傳輸網絡化、信息全球化和終端的智能化、便攜化,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使媒體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與以往歷次媒體變革一樣,這次變革是由核心的傳播技術突破帶來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變革,這次創(chuàng)新是核心技術、傳播方式、媒體形態(tài)、組織體系、人才結構等各個要素的全面創(chuàng)新,并且各個要素、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關聯(lián)、有機結合,形成一個全新體系。新媒體將傳統(tǒng)的信息線性傳播變?yōu)榱Ⅲw互動傳播,用戶在時間空間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由固定時間地點收聽收看變?yōu)殡S時隨地點播收看,媒體服務對象由被動的“受眾”變?yōu)橹鲃拥摹坝脩簟薄?/p>
這就給雜志編輯提出了很高要求。新媒體系統(tǒng)性、綜合性很強,涉及多個學科知識,是新聞學、傳播學、信息學、輿論學、心理學、國際關系學等多學科的有機融合,掌握新媒體基本知識、傳播規(guī)律、基本技能,除了會寫文字報道,還要會攝影、視頻采集制作、數(shù)字化產品制作,更重要的是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過硬的表達力、全面的駕馭力、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牢牢把握手中的話語權、報道權、表達權,傳達正確的立場、觀點、態(tài)度,弘揚主旋律,釋放正能量。
始終保持正確的新聞觀
找準雜志宣傳和讀者關注的興趣點,離不開正確的新聞觀。我認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聚合體現(xiàn),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責任良心、業(yè)務素質的綜合反映。正確的新聞觀從哪里來?除了要具備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較高的業(yè)務水平、對所宣傳的領域有較透徹的了解,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始終帶著一種正義感和良心去工作。過去有一種說法,叫“憤怒出詩人”,這憤怒是建立在愛國憂民的基礎上的,賣國求榮的人當然不會“憤怒”,也絕對成為不了偉大詩人。 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具備很強業(yè)務,才能寫出、編出傳世的精品力作,成為一代新聞名家。穆青在田間、炕頭和農民群眾拉家常,到縣委機關和干部、伙夫深入交談,才發(fā)現(xiàn)了焦裕祿這個光輝典型,滿含熱淚寫出感人至深的通訊精品《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魏巍因為滿懷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戰(zhàn)士的深厚感情,當年赴抗美援朝戰(zhàn)場采訪,數(shù)易其稿,寫出傳世之作《誰是最可愛的人》;著名軍事記者饒洪橋懷著強烈的公眾道德憂患意識,在報道一條圍觀者見死不救的新聞時,寫出視角獨特振聾發(fā)聵的時評佳作《救救那些“道德落水者”》。同樣,一個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習以為常的雜志編輯,即便遇見反映鏟除這方面積弊的有深度有新意的稿子,恐怕也會習以為常、不為所動??梢哉f,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行為準則、樹立正確的新聞觀的新聞人,才能發(fā)出時代強音,才能把宣傳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兒上,也才能真正找準公眾所期望的宣傳“興趣點”。大家可能還記得前些年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影星“裸照事件”:香港一家娛樂性刊物不惜出大價錢,買來該影星以前遭綁架被逼拍的裸照登在雜志上,本以為會令雜志大出風頭“洛陽紙貴”,誰知招來罵聲一片,社會各界一致譴責,最后不僅雜志總編、主編在輿論壓力下辭職,雜志也遭到唾棄,被迫??S纱丝梢姡狈Φ赖吕砟畹募s束抑或突破了道德準則的底線一味媚俗,片面地追求閱讀率,就會誤入歧途,造成負面影響。對軍隊期刊而言,找準雜志宣傳的“興趣點”,只能置于唱響正氣歌、彈奏主旋律這樣一個前提下。因此,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把提高思想品質和道德修養(yǎng)、牢固樹立正確的新聞觀,作為一個人生重大課題,以永遠在路上,永遠在“趕考”的心態(tài),不斷加強理論和業(yè)務學習,強化思想道德修養(yǎng),唯有如此,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雜志編輯,成為優(yōu)秀的新聞工作者。
(作者系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政治工作部政工保障室副編審)
責任編輯:呂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