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寒梅已作東風信,又是大地吐翠時?!皞鞒屑t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已進入第5個年頭,經過教育洗禮,全軍部隊聽黨指揮的思想政治根基更加牢固,練兵備戰(zhàn)的導向更加鮮明,清朗和諧的風氣更加純正……三軍將士使命在肩、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5年來,主題不變、頻道不換,在“傳承”與“擔當”的正向引導里、在“外融”向“內化”的漸進過程中,教育理念探索更新、教育內容不斷優(yōu)化、教育方式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成效穩(wěn)步提升。
官兵是實踐的主體,也是認識的主體。主題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廣大官兵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和內在積極性的調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基層官兵既是主題教育的參與者、受益者,也是主題教育的推動者、評判者。
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新年伊始,我們將以“指導員的視角”,梳理基層部隊開展主題教育的經驗、收獲和啟示。本版從今天起,以“特別推薦”的形式,推出“來自指導員的主題教育手記”系列報道,敬請關注并歡迎踴躍投稿。
——主持人 磊 峰
發(fā)動全連官兵尋找一位戰(zhàn)斗英雄,卻在潛移默化中撬動了大家的心靈。請看——
千里“尋親”路,教育大課堂
■第74集團軍某旅“神炮連”指導員 余慧繁
“戰(zhàn)爭年代,楊文華身經百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我們一定要繼承英雄遺志,賡續(xù)光榮傳統(tǒng),把‘鐵心跟黨、萬難不屈、精準善戰(zhàn)、銳意進取’的連魂熔鑄到血脈之中?!鼻皫滋欤B里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認親”儀式,官兵們走進榮譽室,聆聽戰(zhàn)斗英雄楊文華的戰(zhàn)斗故事和英雄事跡,現場氣氛熱烈。目睹這一幕,我倍感欣慰。
去年,我們在梳理戰(zhàn)斗英雄主要事跡時發(fā)現,連史上有一名叫楊文華的戰(zhàn)斗英雄,個人信息登記模糊,除了知道他是戰(zhàn)斗英雄外,沒有更多其他文字表述。
客觀上講,連隊歷經十幾次整編,不少史料都在更新?lián)Q代中變得模糊。那一刻,我還是深感自責:除了英雄姓名,我們還應該記住什么?
楊文華什么時候參軍入伍?參加過哪些戰(zhàn)斗?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段時間,一連串問號敲擊著我的內心。
“老一輩戰(zhàn)斗英雄以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譜寫了一首首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他們的犧牲奉獻不容遺忘!”經過連隊黨支部研究,我們決定將“尋找戰(zhàn)斗英雄楊文華”作為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發(fā)動全連官兵參與到尋找英雄中來。
一場特殊的“尋親”活動就此展開。有的官兵在浩瀚的網絡世界中尋找線索,有的官兵請各地的戰(zhàn)友及熱心人提供幫助,有的官兵仔細挖掘整理與英雄有關的檔案和軍史資料……
隨著尋訪活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官兵深刻認識到:作為“神炮連”的一員,自己和楊文華如此之近,卻又那么遙遠!
尋找楊文華的過程,也是對紅色基因的接力傳承。我們組織“尋親”活動,不僅是在尋找一位戰(zhàn)斗英雄,更是在堅定一種信仰;不僅是讓老英雄回歸,更是為了讓年輕的官兵們知道連隊從哪里來,將來又要到哪里去。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通過全連官兵的共同努力,“尋親”活動有了重大突破。我們在網絡上發(fā)現一條重要線索——一名遠在蘭州的離休干部叫楊文華,其相關經歷與連史上記載的戰(zhàn)斗英雄楊文華的一些戰(zhàn)斗歷程非常相似。
連隊迅速與其所在單位取得聯(lián)系,并初步確定他就是大家苦苦尋找的老英雄。然而遺憾的是,楊文華已于2018年9月離世。得知此消息,官兵們很是痛惜。
英雄無言,歷史有痕。為了進一步挖掘整理楊文華的英雄事跡,我利用休假時間,帶上班長李先能奔赴蘭州,搜集核實楊文華的英雄事跡。
隨著尋訪的深入,楊文華的英雄形象也逐漸清晰豐滿起來:他不愧為戰(zhàn)功赫赫的戰(zhàn)斗英雄,先后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歷任戰(zhàn)士、班長、政治指導員等職。1948年在瓦子街戰(zhàn)役中作戰(zhàn)勇猛,先后立大功2次;1950年被評為“戰(zhàn)斗模范”,并出席了第一軍“英模大會”。戰(zhàn)爭年代的生死拼殺,使他身上負傷10多處,頭部一直殘留著兩枚彈片……
班長李先能被老英雄深藏功名、黨叫干啥就干啥的忠誠品格深深打動,他動情地說:“作為老英雄的傳人,我一定要當好‘軍中之母’,盡好班長之責,把全班戰(zhàn)士帶好,把打仗本領練過硬?!?/p>
尋訪歸來,我們趁熱打鐵把千里“尋親”的歷程搬進主題教育課堂,參與尋訪的官兵紛紛上臺講述老英雄的光輝事跡,分享“尋親”路上的所見所聞。上等兵梁其勝聽后激動地說:“在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偉大征程上,每一名官兵都能成為英雄。作為年輕一代,我一定在本職崗位上書寫屬于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新篇章。”
為了更好地學習楊文華的英雄事跡,我在連隊開展了“學英雄事跡、當打贏標兵”崗位練兵實踐活動,引導官兵回溯英雄先輩崢嶸歲月里的血性豪情,傳承英雄精神,矢志強軍、精武強能,當好新時代英雄傳人。
一次跨越千里的“尋親”之旅,成為賡續(xù)紅色基因、鍛造紅色傳人的生動課堂。
海訓中,下士李鐘鳴克服惡劣天候的不利影響,每天戰(zhàn)風搏浪,手臂、背部曬脫了皮,鉆心地疼。可他卻對我和戰(zhàn)友們說:“不掉幾層皮,練不出真本領,與英雄先輩的戰(zhàn)場拼殺相比,這算不了什么!”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他攻克了一個個訓練難關,被旅評為“海訓先進個人”。
前不久,營里組織體能比武,上等兵劉杰偉打破單杠一練習紀錄。他動情地說:“我手掌磨出的厚厚老繭,與老英雄楊文華身上的10多處傷痕相比,不值得一提!”官兵們紛紛表示,一定把連隊的光榮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以實際行動和優(yōu)異成績告慰英雄先輩。
(解放軍報記者 張磊峰、陳典宏 通訊員 鐘志光整理)
官兵懇談
“非典型”的典型意義
■第74集團軍某旅政治工作部副主任 王敬斌
千里“尋親”,追根溯魂,既無講桌,也沒有授課人,甚至沒有一個固定的主題。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一個典型的課堂、一種典型的教育組織方式,可官兵卻恰恰在這場“非典型”教育中,深刻體悟到英雄的赤膽忠誠,心靈受到啟迪、思想受到激勵、精神受到洗禮,從而使教育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整個過程看似“無心插柳”,實則匠心獨運,希望這樣不拘一格的教育課堂越多越好。
細節(jié)最能打動人心
■第82集團軍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陳 成
每一個紅色歷史片段背后,無不蘊藏著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經歷、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跡、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誠然,這些紅色歷史因為年代久遠變得逐漸模糊,需要我們深入地挖掘、細心地整理,才能綻放出奪目的光彩。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主題教育時,決不能流于表面、淺嘗輒止,而是要動員廣大官兵善于挖掘紅色歷史的細節(jié),引導官兵在回溯光榮歷史、聆聽感人事跡中凈化心靈、觸動靈魂。
從歷史深處尋找現實答案
■海軍陸戰(zhàn)隊某旅政治指導員 張 震
在戰(zhàn)火硝煙中凝結而成的紅色歷史,是無數革命先輩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斗中,用熱血與生命書寫出來的?!俺擞⑿坌彰?,我們還應該記住什么?”正如指導員余慧繁的捫心自問,每名官兵都該問問自己:和平歲月,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該如何賡續(xù)光榮傳統(tǒng),肩負起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任務?
答案在強軍征途,也在歷史深處。這要求我們,必須用活用好紅色資源,那里有無盡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