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宣講機制——
幫助官兵知法懂法用法
解決完軍用土地糾紛,賈曉強又一路顛簸來到該旅,為官兵講授法律知識、開展涉法涉訴咨詢活動。
“軍人乘坐公交車是不是一定要主動讓座?”“見義勇為是不是軍人的法定義務(wù)?”在普法互動中,對于官兵提出的一個個司空見慣但法律界面模糊的現(xiàn)實問題,賈曉強都結(jié)合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耐心解答:“軍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按規(guī)定履行讓座義務(wù),以及軍人不履行法定的見義勇為義務(wù),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事后‘跑斷腿’,不如事前‘磨破嘴’,搞好法律服務(wù),健全長效宣講機制,方能變被動為主動。”賈曉強說,遇有疑點及時解惑,緊跟需求送法上門,也是自己的一項主要工作。“作為一名專職律師,不能只滿足于幫助官兵解決涉法難題,更要讓官兵知法、懂法、用法?!?/p>
前不久,某部士官朱金曉接到家人電話,得知家里的宅基地遭遇權(quán)屬糾紛。
原來,朱金曉父母幾年前向村里申請了一塊宅基地,并辦理了《宅基地使用證》。沒料想,這塊宅基地竟被鄰居王某私自占用建房。朱父數(shù)次找到王某協(xié)商拆除未果。
朱金曉一邊上報情況,一邊運用在賈曉強的普法課上所學的《土地管理法》《物權(quán)法》等相關(guān)法律知識,通過電話引導家人依法辦事:“我們辦理的《宅基地使用證》手續(xù)上完全合法,鄰居的違章建筑理應拆除……”他果斷通知家人上訴至當?shù)胤ㄔ?。最終,王某退還了朱家的宅基地。
類似朱金曉這樣善用法律手段解決涉法問題的官兵,在這個集團軍比比皆是。官兵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有了涉法難題,撥打“賈律師熱線”;問題解決后,在“賈律師專欄”里發(fā)帖,讓戰(zhàn)友們從案例中學會如何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quán)益。
從這個旅回到單位,已經(jīng)是熄燈時間,賈曉強返回辦公室:“快過年了,再仔細梳理一下,看看還有哪些涉軍案件需要督辦了結(jié)?!?/p>
一進門,記者便看到碼放整齊的案件檔案,區(qū)分年份和辦結(jié)程度多達數(shù)百份。“法學知識博大精深,為兵服務(wù)永無止境,所以必須在實踐中邊干邊學,揣著問題找答案、挑著擔子淘經(jīng)驗。”?
夜深人靜,記者卻絲毫沒有倦意??粗鴮γ娴皖^忙碌的賈曉強,記者深切地感受到,不讓官兵因涉法問題背上包袱,安心投身強軍實踐,已成為他的習慣,并化作他工作中的點點滴滴。
(《解放軍報》2016年02月15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