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手槍
日本軍隊使用的的“王八盒子”手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侵華日軍配備和使用最多的手槍,是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動手槍。說起這個名稱中國幾乎沒幾個人知道,但提起它的別名“王八盒子”,在中國卻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1925年(大正天皇十四年),日本陸軍為解決軍隊沒有統(tǒng)一制式軍用手槍的問題,在陸軍大將南部麟次郎設計的南部陸式8毫米半自動手槍基礎上,改進出一款通用手槍,以天皇年號定名為“十四年式手槍”,隨后大量配發(fā)軍隊。因該手槍的槍套外形像烏龜殼,被中國軍民形象地稱為“王八盒子”。該手槍安全性能好,輕易不會發(fā)生“走火”事故;裝彈數(shù)為8發(fā),在60米的有效射程內(nèi)射擊精度高;結構簡單緊湊,重量輕,僅0.9公斤,便于攜帶使用。但因彈簧鋼質(zhì)量差、供彈時常出現(xiàn)問題,曾因此在國際上受到詬病。
日軍十四年式手槍——“王八盒子”
中國軍隊裝備的“二十響”駁殼槍 中國的手槍主要依賴進口,各地方軍閥進口的手槍型號一度雜亂。上個世紀30年代起,在中央政府主導下,大量進口德式毛瑟駁殼槍。此槍可裝彈20發(fā),在中國被俗稱為“二十響”。德國生產(chǎn)此種手槍100多萬支,多數(shù)被銷到中國。該槍被認為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自動手槍,使用7.65毫米手槍彈,相當于野戰(zhàn)手槍。納粹德國后來認為此型手槍用于野戰(zhàn)威力不夠,用于防身又太大太重,因此決定停產(chǎn)此型手槍。但這并不影響它在中國軍隊的廣泛使用。許多八路軍武工隊繳獲佩戴這種手槍,深入敵后,廣泛出擊,打得日偽軍聞風喪膽。
德國造的毛瑟7·65毫米手槍
將這兩種手槍的整體性能進行對比,“二十響”手槍比“王八盒子”手槍略占優(yōu)勢。
其實,還有一種手槍值得一提。敵后廣大抗日軍民管它叫“獨一撅”。這是八路軍、新四軍一些部隊使用的自造手槍。這種槍外形粗糙,既像“王八盒子”,又像木匠工具;射程不遠,但攜帶方便,使用靈活,有一定射擊精度。雖然比不上正規(guī)的手槍,但在游擊戰(zhàn)中曾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