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飯后,我們向對空臺所在的那座山走去,繞過了幾條彎道,山腳下由場站修建的“漆郎”文化映入眼簾,即便在來之前對漆郎的故事已經(jīng)有所熟知,但矗立著的雕塑和壁畫依然深深吸引著我。
漆郎的故事感人,官兵駐守山頭的忠誠故事更打動人心。
臺長楊勇。
秦指導員講到,對空臺臺長,四級軍士長楊勇,從當兵第四年就在上面,一待就是10年。以前培養(yǎng)的“號手”好多都退伍了,他是目前在上面待的時間最長的,經(jīng)驗最豐富,做事最穩(wěn)重踏實,有他在指導員和連長都放心。
隨行的四級軍士長王濤告訴我,由開始的不適應到現(xiàn)在的與對空臺融為一體,楊勇已經(jīng)習慣山上的自給自足的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回到連隊反而令他有些不適應。
除此之外還有張鵬和狄鵬雄,他們上去也有好幾年了。相對于臺長,他們更年輕些,身為受手機網(wǎng)絡影響的90后一代,他們需要克服更多心靈上的阻隔和寂寞。
因為臨時帶兵,張鵬和狄鵬雄8月份暫且下了山,指導員告訴我他們帶完兵還會回來。而現(xiàn)在的對空臺由士官楊牧和楊勇一起駐守。
天路。
沒幾句話的功夫,我們就到了爬山的地點,從山腳望去,一條通往山頂?shù)奶焯莩尸F(xiàn)在面前,曲曲折折由石頭鋪就的臺階宛似一條從天而降的白綾從山頂傾瀉而下,這條路被官兵們稱作“天路”,山腳到山頂一共960個臺階。
說起“天路”,指導員秦斌感慨不已,以前上山?jīng)]有路,對空臺的官兵沿著山脊走多了,硬生生就踩出一條小道來,上一趟山花一個多小時不說,還非常危險,遇到雨雪大風等惡劣天氣,就與外界斷了聯(lián)系。場站黨委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上山路難”的問題始終是他們心頭的一個疙瘩,2010年,場站黨委在克服種種困難之后終于將“天路”的建設從設想變成規(guī)劃,最終又變成了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