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島時,
圓島老兵的手里都拎著一袋土
經(jīng)過近4個小時的顛簸航行,船終于靠岸了。踏上海島,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向上爬升。20多分鐘后,嶄新的營房展現(xiàn)在眼前,老兵們都很興奮。
這次,不再是做夢,老兵們真的回家了!
上島時,這些古稀老人的手里都拎著一袋土,無論路途多遠(yuǎn),每個圓島老兵都沒有忘記“上島請帶一把土”的規(guī)矩。
老兵徐海城哽咽地講起了“一把土”的故事。島上沒有土,1961年,無線電員徐承米參加集訓(xùn)后回島,臨行前他從炊事班長陳金良背土上島修灶的事受到啟發(fā),用挎包裝了滿滿一包土,在海島上建起了第一塊“菜田”。
后來,島上迅速掀起了從陸地帶土、劈石造田,接雨水、化雪水,向巖石要青菜的生產(chǎn)高潮,建立了“延安田”“北京田”等大大小小38塊“巴掌田”。
“初期,最大的巴掌田僅有1平方米,后來大家?guī)У耐林饾u多了,田的規(guī)模也就大了,我們可以種許多植物。”講起“巴掌田”,他眼里閃著淚花。
1965年,在圓島官兵精心照料下,菜田里長出5個碗口大的西瓜,這是圓島官兵“戰(zhàn)天天服氣、斗地地稱臣”的有力見證。后來,4個西瓜送給了沈空首長、團(tuán)黨委、兄弟單位、中印邊境反擊戰(zhàn)的英雄報告團(tuán),一個制作成樣本,被博物館收藏。
老兵們來到菜地,看著依舊生機(jī)勃勃的“巴掌田”,眼睛騰地亮了起來,這“巴掌田”代表著島上官兵一代代的精神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