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中國人熟悉這座神社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奇特的供奉對象。而是因為,在神社正中央的神臺頂部,放置著一具被神官刻上“不動尊”梵文印記的鐵錨。
遺存在日本本州島南部岡山的北洋水師鎮(zhèn)遠號裝甲艦鐵錨。
當地人早已不知道它的來歷,神社的介紹詞對其也語焉不詳,唯有偶爾來訪的中國人,才會睹物追思,打開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那是一具中國軍艦的主錨,北洋水師鎮(zhèn)遠艦的遺物。
錨長4米,寬2米,重達4噸,保存得相當完好,上面的三個錨環(huán)都可以活動自如。在大錨的脊部,還可以辨認出當年德國伏爾鏗原工廠的銘文和六角星形廠標。鐵錨上,有四處被炮彈擊傷的痕跡:錨臂被打斷的裂痕,上部兩枚仿佛雙眼似的大螺釘側面的撕裂痕,錨脊上一道一米多長的擦痕,以及錨正面下部被一發(fā)炮彈直接命中后造成的凹陷。這些印記,無一不在傳遞著兩個甲子之前那場海戰(zhàn)的激烈和悲壯。
讓我們以極短的文字來回顧一下那場慘敗——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甲午海戰(zhàn)爆發(fā)。清政府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九,花費數百萬兩白銀打造的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聯合艦隊的一系列激烈交戰(zhàn)后,損失慘重,退守威海衛(wèi)基地?!?/p>
損失慘重。簡單四個字,意味著經遠、致遠等軍艦沉沒,來遠等戰(zhàn)艦受傷,死傷官兵千余人,“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等名將殉國。海戰(zhàn)后不久,日本聯合艦隊長驅直入,在旅順??谝蛔謹[開,配合陸軍攻破了這座重金打造、有“遠東第一軍港”之稱的海軍重鎮(zhèn)。城內,慘無人道的敵人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死難者可能達2萬人,生靈涂炭,滿目瘡痍……
甲午海戰(zhàn)作戰(zhàn)圖
甲午海戰(zhàn),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海戰(zhàn),也是最后一次。中國人敗了,敗得連脊梁都被打碎了。
北洋海軍“威震亞洲”的鐵甲軍艦,一部分被擊沉,一部分被日軍俘獲。軍艦上的構件,一時間成為了炫耀武力的最搶手的戰(zhàn)利品,被送往日本各地展示。甚至有人購買了定遠艦被拆解的殘骸,專門建造了一座“定遠館”供人參觀。
鎮(zhèn)遠艦在威海保衛(wèi)戰(zhàn)中被俘,后被拆解,它的主錨被運往岡山,而另一具鐵錨,則和靖遠艦的鐵錨一同陳列在東京上野公園。日本人還將鎮(zhèn)遠艦主炮彈頭10枚,置于鐵錨四周,彈頭上又焊上錨鏈20尋,以環(huán)繞陳列場地,并立有海戰(zhàn)碑志,向世人炫耀。華僑和留學生每當路過,都轉頭疾走。中國海軍人員經過此地,莫不飲痛悲泣。
曾經共赴國難的人們都已遠去,只剩下這些戰(zhàn)艦的遺物孤獨地沉吟。它們無法用自殺殉國來終結自己,卻只能作為戰(zhàn)利品任人擺布,繼續(xù)忍受屈辱,默默地注視著每一個中國人。這是屈辱的目光,更是用無數生命換來的最慘痛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