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轟炸機第一仗:5分鐘犧牲15人
早到了4分鐘
1951年冬,和11月6日第一次轟炸相比,11月30日出征的戰(zhàn)前準備要熱鬧許多。第一次轟炸任務下達時,只有大隊長韓明陽機組的四個人在場,再由韓明陽向執(zhí)行任務的另外32人傳達,其他人概不知曉。而第三次轟炸行動,整個于洪屯機場都知道志愿軍轟炸機要再去教訓美國人。
出戰(zhàn)前三天,機場的高音喇叭開始宣傳鼓動,時常鑼鼓震天?!翱哲姾芏嗳硕际顷戃娹D來的,那時還不知道空軍政治工作怎么做,戰(zhàn)前動員還是用陸軍那一套。其實戰(zhàn)斗意志也不是這么搞幾下就起來的。”參加過第一次轟炸的李清揚說,“第一次沒有這么搞聲勢,(這次)也可能是被勝利沖昏頭腦了?!?/p>
11月30日起飛前,指揮部將原定的轟炸目標改為島上的燈塔,據說美軍指揮所就在燈塔內。由于此次轟炸目標小,指揮部臨時將轟炸隊形由“品”字形改為3個中隊前中后排開的縱隊,這種隊形可由每架中隊長機自行瞄準轟炸目標,有利于提高命中率。
14時10分,機場塔臺指揮員下令起飛,比原定時間提早了20秒。
而飛機編隊由“品”字形改為縱隊后,減少了編隊集合時間,先起飛的飛機不用在空中兜圈子太久等候后起飛的飛機,亦使得編隊早于原定時間向目的地飛行。
編隊通過奉集堡時,3個中隊的領航長都發(fā)現比原定到達該區(qū)域的時間提早了。
大隊長高月明下令減速,耗掉時間。但圖-2轟炸機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時360公里,最小平飛速度是每小時300公里,一直減速,飛機堅持不住了,開始往下掉。編隊只能恢復原定速度飛行。而我國東北處于西風帶,往大和島飛行是順風,耗時的計劃更加無法實施。
作為戰(zhàn)區(qū)空軍最高指揮機構,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司令部(簡稱空聯司)指揮所并未發(fā)現轟炸機編隊會提早到達,為轟炸機編隊護航的空2師4團仍按原定時間起飛,未能按計劃在草河口至鳳凰城的鐵路上空與轟炸機編隊匯合。直到飛過鳳凰城,接近安東時,空2師4團才追上轟炸機。結果聯合編隊通過安東上空時,仍比規(guī)定時間提前4分鐘。執(zhí)行戰(zhàn)區(qū)掩護的空3師殲擊機不知道其中的變故,仍按原計劃起飛。早到的4分鐘使得混合機群最終失去了噴氣式殲擊機的掩護,給這次轟炸行動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雖然戰(zhàn)爭結束已經快60年了,彼時任第二中隊長機領航長的吳清江仍認真地為《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畫圖、寫公式,詳細講解編隊提早到達的原因,因為多年來的質疑從沒停止過。很多人認為早到戰(zhàn)區(qū)4分鐘,錯過和護航的戰(zhàn)斗機匯合,是轟炸機部隊遭到襲擊重創(chuàng)的重要原因。而在許多空軍的戰(zhàn)史、教材中,對于這“4分鐘”只字未提,或是一筆帶過,導致“4分鐘”顯得更加神秘,更像是這些初出茅廬的飛行員業(yè)務不精造成重大犧牲的證明。甚至有說法認為這是求勝心切所致。
“有些沒參戰(zhàn)的戰(zhàn)友也不理解,后來我一解釋他們就明白了,不是機組人員的問題。”吳清江說。但是幾十年中,幾位幸存下來的老兵幾乎沒有解釋的機會。犧牲的15名戰(zhàn)友,更像是中國空軍的一種標志性榮耀,至于犧牲的原因,早已被描述為慣有的壯烈:5分鐘,犧牲15人。
現旅居加拿大的飛行員陳忠純通過近些年美國出版的書籍得知,美軍得到了志愿軍的轟炸情報,并派出了美國遠東空軍第四聯隊F-86攔截。在志愿軍轟炸機起飛20分鐘后起飛,迂回飛行,并以F-80的常用高度速度飛行,成功隱蔽真實機型和伏擊意圖。
15時12分,轟炸機和護航戰(zhàn)斗機的混合編隊剛通過龍巖浦,就遭遇30多架美軍F-86噴氣式戰(zhàn)斗機。
大隊長高月明向空聯司指揮所報告發(fā)現敵機,指揮所下令:“狠狠地打,按計劃堅決前進,決不后退?!?/p>
誰也不知道面對機動性好、火力強的戰(zhàn)斗機,轟炸機向來只有挨打的份,不知道怎么“狠狠地打”。但大家都知道,必須要維持編隊,繼續(xù)向目標飛,完成任務。
位于編隊后方的3中隊左右僚機先后被擊中,發(fā)動機起火,但仍然保持編隊飛行。
吳清江所在2中隊位于編隊中間,他回頭看了眼左、右僚機,確定他們是否跟著自己開了彈倉。吳清江發(fā)現右僚機的左發(fā)動機著火。報告后,吳清江繼續(xù)自己的工作,搜索目標、調整投彈裝置……約2分鐘后,吳清江又回頭看了一眼,右僚機的左發(fā)動機火很大了,右發(fā)動機也已著火。未到達轟炸目標,2中隊右僚機左翼折斷,墜海,機組成員張孚琰、陳以德、澹臺國君、王道哲犧牲。
轟炸機的縱隊隊形各中隊間相距約500米,F-86不斷在其中穿梭攻擊,意圖沖散編隊,讓轟炸無法完成。2中隊左僚機也被擊中。
約4分鐘后,3中隊左、右僚機相繼墜海,機組成員宋風聲、關文佐、張傳鑫、梁志堅、曹新廣、何沖、王登龍犧牲,被打斷右腿的陳海泉跳傘后生還。
失去左右僚機后,3中隊長機邢高科成為敵機攻擊目標,在飛機方向舵面被打壞、操縱桿幾乎被打斷的情況下還擊,將一架敵機在空中打爆,開創(chuàng)活塞式轟炸機擊落噴氣式戰(zhàn)斗機的先例。
位于編隊最前面的大隊長機右僚機也被擊中,大隊長高月明曾命令機組跳傘,但未得到回答。后據大隊長機通訊長呂鳳彩判斷,右僚機多名成員都已重傷或犧牲。駕駛員畢武斌重傷后仍堅持操控飛機,投下9枚炸彈后,飛機沖向轟炸目標,但墜海爆炸,機組成員畢武斌、周先余、李祥華、何國基犧牲。
美軍335中隊馬歇爾曾在回憶錄中以稱贊的口吻寫道,圖-2隊形越打越密,對于一切外來的干擾,處變不驚。
馬歇爾不知道的是,他襲擊的中國轟炸機中,除高月明有作戰(zhàn)經驗,其他人都在航校學習不到一年,戰(zhàn)斗課目訓練不足20小時。
受油量限制,美軍F-86攻擊5分鐘后退出戰(zhàn)斗。志愿軍轟炸機編隊共9架飛機,4架被擊落,4 架被擊傷。16架為轟炸機護航的拉-11在性能上和F-86懸殊太大,但團長徐兆文仍率部頑強抵抗,保護大隊長機不被擊中,保證了轟炸機編隊空中指揮的暢通。戰(zhàn)斗中,拉-11被擊落3架。
而在被美軍F-86襲擊時,擔任戰(zhàn)區(qū)護航的我軍空3師24架米格-15在交戰(zhàn)空域的8000米高空巡邏,未發(fā)現敵機,也一直未接到空聯司的敵情通報和戰(zhàn)斗命令。如果性能和F-86相當的米格-15參戰(zhàn),轟炸機編隊不會損失如此慘重。
在返航途中,米格-15大隊長牟敦康發(fā)現一架掉隊的美軍F-86,因殲敵心切,不幸墜海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