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可以不賺,界碑不能不守?!鄙L在邊境的凌尚前目睹過寧靜的村莊被炮火炸成一片廢墟,也見到過解放軍戰(zhàn)士全身蓋著白布被抬下戰(zhàn)場……1981年3月,凌尚前主動報了名,成了一名光榮的國防哨兵。一年一年走下來,這條邊境線讓凌尚前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我為祖國守界碑
——記廣西那坡縣天池國防民兵哨所哨長凌尚前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費士廷 特約記者 羅文義
陽春四月,南國邊陲,晨曦微露。廣西那坡縣天池國防民兵哨所哨長凌尚前,又一次帶領哨兵踏上邊境巡邏路。
他的前方,一塊代表祖國主權的界碑,矗立在高高的山脊;他的身后,祥和平靜的村莊,升起裊裊炊煙……
從意氣風發(fā)到白發(fā)盡染,他在這條蜿蜒崎嶇的邊境線上,走了整整36年;他熟記每一塊界碑的坐標方位,熟悉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棵樹,每一條溪流,每一塊石頭……
旭日陽光里,凌尚前全身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遠遠看去,像極了遠處山脊上那尊神圣的界碑。
“守衛(wèi)哨所,就是守護家園”
炮火,是那一代生長在邊境孩子的成人禮。
像那個年代生長在邊境的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戰(zhàn)火給凌尚前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一次,凌尚前目睹寧靜的村莊被炮火炸成一片廢墟,親眼看見昨天還生龍活虎的解放軍戰(zhàn)士,第二天全身蓋著白布被抬下戰(zhàn)場……
“他們比我大不了幾歲,為了保衛(wèi)我們,把命都丟了!”從那時起,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就在壯族青年凌尚前的心底扎下了根。他兩次報名參軍,因為個頭小,沒能如愿。
1981年3月,聽說天池哨所招哨員,凌尚前主動報了名,成了一名光榮的國防哨兵。
站在哨所,一抬眼就可以看見自己成長的村莊,這讓第一天走上哨位的凌尚前,從心底升騰起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守衛(wèi)哨所,就是守護家園!”
當年哨所條件異常艱苦,水、電、路“三不通”,哨員除了巡邏,還要下山背水,上山砍柴。當?shù)亓鱾饕痪漤樋诹铮骸耙胧卦谔斐厣?,就得準備做神仙;就算過了苦累關,還需意志堅?!?/p>
“哨所再小,也要有人守;邊境線再長,也要有人走。跟犧牲的解放軍戰(zhàn)士比,我吃這點苦算什么?!睉阎@種樸素的想法,36年間,哨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凌尚前始終初心不改。
一年一年走下來,這條邊境線讓凌尚前看到了自己的價值。
哨所守護著11塊界碑和全長8公里的邊境線。一次,鄰國在某號界碑拓寬巡邏路,推倒了一棵界竹越過我邊界0.5米。凌尚前當即帶領哨兵,依據(jù)相關法律條款,讓鄰國及時回填改造了道路。
“守哨所不是小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國土丟失?!边@件事,讓凌尚前愈發(fā)覺得自己做的事有意義,干的是了不起的大事。36年來,凌尚前妥善處置邊情百余起,上報邊情信息2000多條。
一條路,一輩子。凌尚前說:“小草不起眼,一樣經(jīng)歷四季春秋。只要還能干得動,我愿意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