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郭鷂在動車上。圖片由河北省文明辦提供
2010年,公司啟動國家863項目“高速檢測列車動車組”的研發(fā),我被安排負責電氣位置圖的繪制。這是我參與動車組設計的第一個機會。電氣圖的設計是一項非常嚴謹?shù)墓ぷ?,我告誡自己,動車項目的設計與無線電不一樣,我設計的車是要坐人的,因此一定要有敬天畏人的責任心,把每一條線號寫正確,保障動車高速運行的穩(wěn)定和乘客的安全。經(jīng)過不懈努力,2012年,國家863計劃項目通過驗收,受到業(yè)內人士的高度認可。
從國家863項目到CRH380B項目,從“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再到跨國互聯(lián)互通項目,一次次檢測試驗,一個個重大項目、關鍵設計,持續(xù)的積累、深入的汲取……我也從一名普通的電氣工程師、系統(tǒng)工程師,成長為“復興號”的總體設計師。

郭鷂查看車間。圖片由河北省文明辦提供

郭鷂(中)正在和團隊成員討論產品圖樣。圖片由河北省文明辦提供
接手“復興號”項目之后,“總體設計”的概念在我的腦海里愈發(fā)清晰起來。動車的總體設計章法分明,包含概念設計、方案設計、詳細設計三個層次。這些設計的流程說起來輕巧、明確,但每一次技術研討之前,我們需要花極大的功夫在機房、車間,乃至到測試現(xiàn)場做大量的前期準備。我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導演,協(xié)調各方力量,拍好一部戲。
動車速度可以越來越快,但我們保持精準的“工匠精神”卻不能變。車就是我們的作品,它的各項技術和指標是逐漸完善和改進的。我也記不清參與了多少次改良、攻關,但是,大方向很明確,就是讓車變得更加人性化,更符合中國國情。比起“和諧號”,“復興號”的整車斷面加寬加高了,載客量增加了,但整車重量卻沒有增加。我們的團隊在保證整車的功能、強度和速度的基礎上,在車體、旅客界面、設備艙防護的材質上下功夫,逐一進行指標分解。在“復興號”動車組研發(fā)過程中,我們組織多次重大方案設計變更,完成技術文件300余項、產品圖樣10000余張,實現(xiàn)了技術的全面自主化。
2018年7月1日起,我們參與研發(fā)的時速350公里的16輛長編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投入運營。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高鐵邁出了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復興號”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國重器”,也成為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