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贝汗?jié)前夕,一位領(lǐng)導把這句詩送給了面臨進退走留的官兵,教育大家克服浮躁之心,面對人生大事力爭做到心靜如水,泰然處之。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官兵多有浮躁,鮮有靜氣:有的遇變不知所措,耐不住性子,自亂陣腳;有的遇事心急火燎,沉不住氣,急躁冒進;有的遇事怨天尤人,不求破解,等等。這些浮躁癥,不是小毛病而是大問題,不是虛癥而是實癥,雖非疑難雜癥,但也是積久難治的痼疾,若不根治,必將傷害身體,影響工作,敗壞形象。
靜氣是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胸懷?!胺菍庫o無以致遠。”靜能明志,靜能生慧,靜中修身。涵養(yǎng)幾分靜氣,就是要多一些沉潛、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從容不迫、少一些進退失據(jù)。當一個人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仰、“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胸襟,就自然會在靜氣中只顧攀登不問高,全身心投入部隊建設(shè)。
“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齊白石說自己的成功之道是“作畫是守靜之道,涵養(yǎng)靜氣,事業(yè)可成。”楊利偉說自己太空操作之所以能萬無一失,是因為“平日里心平氣和地把每個動作練成了習慣性動作?!睕]有靜氣,難有成功。只有不浮不躁、踏踏實實,才能活得充實,走得更遠。正如《尚書》中所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P>
“不奮發(fā),則心日頹靡;不檢束,則心日恣肆。”涵養(yǎng)靜氣,重在自律。青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求學時,專門來到喧鬧的街上讀書,以錘煉意志,讓自己能夠胸懷靜氣,心緒不受外界所擾。不僅如此,他還給自己定下“靜坐”的“日課”,堅持每天靜心讀書,以培養(yǎng)自己“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為以后沉著應對各種復雜情況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涵養(yǎng)靜氣重在淡泊名利。陷于名韁利鎖,何得心靈的自如?背負外物重負,怎會全心投入練兵備戰(zhàn)?實現(xiàn)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需要始終做到不為誘惑所動、名利所累、俗事所擾,用靜氣驅(qū)散浮躁,在精神鎮(zhèn)靜、頭腦冷靜、心態(tài)平靜中,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主責主業(yè)上,如此方能不負時代,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