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之爭誰更強】

近期,就反導體系,美國方面也提出了升級計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亮出了所謂反導三大“殺手锏”。
首先是“多目標殺傷器”,以多攔多,針對的就是分導式核彈頭;其次是無人機機載激光器,將精確、抗干擾的激光武器集成到無人機上,在反導的同時確保零傷亡;最后是先發(fā)制人打擊,將對方導彈消滅在發(fā)射陣地。
那么,不斷升級的美國反導系統(tǒng)能不能攔得住彈道導彈中的“霸王”?
有軍事專家認為,在彈道導彈領域,矛與盾之間,矛占據著天然的優(yōu)勢。洲際導彈即便射程超過1萬公里,也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實現全球打擊。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導彈預警、攔截,對系統(tǒng)的精準度要求極高。
另一方面,目前任何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都是有防御極限的。一旦地方的導彈數量超過防御極限,反導系統(tǒng)就不能夠做出及時反應。也就是說,即便反導系統(tǒng)有抗打擊能力,也不具備抗飽和打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