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份地方性報紙最近“黑”了總統(tǒng)貝拉克·奧巴馬一把,瞬間成為全美民眾關(guān)注的焦點。
這份報紙登出了一個驚人的標(biāo)題,“Nigger in the White House”,翻譯成中文是“白宮里的黑鬼”。歷史上,美國人曾直呼“黑人”(Negro)一詞,更侮辱性的說法則是“黑鬼”(Nigger),如今兩詞皆已棄用,代之以較為中性的“非洲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
其他媒體在報道此事時,用4道小橫杠代替“黑鬼”一詞中間部分的字母,猶如4塊小牌子欲遮住這個污蔑性詞語。然而,凡識字的美國人,誰不認(rèn)識這個詞呢?更糟糕的是,遮住的是4個而非3個字母,末尾是“r”而非“o”,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這個詞不是“黑人”,而是“黑鬼”!
《西部觀點新聞》(West View News),一份發(fā)行于美國紐約西村社區(qū)的月報,發(fā)行量不過2萬份,就這樣躍入全美民眾視野,關(guān)注度瞬間爆棚。
美國《紐約郵報》隨即報道此事,還“立此存照”,刊登了《西部觀點新聞》這篇文章的截圖,再給4道小橫杠打上“馬賽克”。這下子,總算無法判斷“此處省略多少字母”了,但末尾的“r”實在是沒法遮蓋,“黑鬼”一詞欲蓋彌彰。
驚:奧巴馬常被“黑”
這不是奧巴馬第一次因種族或膚色問題遭歧視。
美國2008年總統(tǒng)選舉期間,與奧巴馬同為民主黨人的參議院多數(shù)黨領(lǐng)袖哈里·里德跟人私下交談時說,奧巴馬“膚色不深”且講話“沒有黑人腔調(diào)”。這番種族主義言論隨后被曝光,里德2010年不得不向奧巴馬道歉,表示“非常后悔選用那樣糟糕的字眼”。
今年年初,奧巴馬接受《紐約人》雜志專訪時承認(rèn),他認(rèn)為有些人只是單純因為他的膚色而不喜歡他、無法接受黑人總統(tǒng)?!盁o疑,有些人只是單純因為不喜歡有個黑人總統(tǒng)而不喜歡我,”奧巴馬說。
美國首位非洲裔司法部長埃里克·霍爾德5年前曾說,美國不愿直面依然存在的種族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一個懦夫國家”。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wǎng)站今年4月發(fā)表尤金·魯賓遜的署名文章,引述了霍爾德當(dāng)年的那番話,并且驚呼“并不是種族主義卷土重來。它就不曾消失過”。
汗:無底限造噱頭
《西部觀點新聞》所刊載文章出自86歲的詹姆斯·林肯·科利爾之筆,登在署名評論版(op-ed)。這個版面的觀點性文章雖然不同于報紙社論或評論員文章,但是通常與出版方的編輯委員會所設(shè)立的基調(diào)保持一致。
《西部觀點新聞》編輯喬治·卡普西斯在一份聲明中說,一些編輯原本對科利爾所擬的標(biāo)題有顧慮,但科利爾后來說服了卡普西斯不要改動標(biāo)題。
科利爾勸服卡普西斯的理由令人“大跌眼鏡”:美國最受歡迎的主流報紙《紐約時報》絕不會使用這樣的標(biāo)題,正因為如此,《西部觀點新聞》才更要使用這樣的標(biāo)題。
更令人吃驚的是,科利爾的文章竟然還是出自他支持奧巴馬的“好意”。科利爾憤憤不平地寫道,“極右翼選民討厭奧巴馬,僅僅因為他是黑人”。
在科利爾的文章下方,《西部觀點新聞》還刊載了非洲裔專欄作家阿爾文·霍爾的一篇署名評論文章,題為“這個標(biāo)題冒犯了我”。
先是在科利爾文章《白宮里的黑鬼》中突顯“白”與“黑”的視覺沖擊,再是在報紙同一版面內(nèi)形成上下兩篇文章的“打嘴仗”對比,這份美國地方性報紙終于如愿收獲了它想要的“噱頭”效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