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一體”自古就深深扎根在中國人心中。優(yōu)良家風既滲透著傳統(tǒng)美德,更時時呈現(xiàn)出愛國情懷,其載體可以是《顏氏家訓》《溫公家范》中的處世哲言,也可以是楊業(yè)功對家人的“約法三章”,張富清的“多為公少為私,看重工作看淡名利”。在新中國70華誕之際,我們從“軍人的家國與家風”的視角采擷幾朵浪花,讓細流源源不斷匯聚成河海般的奔騰力量,凝聚起國家和民族繁榮昌盛、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撐。請關(guān)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烽火歲月中成家——
跨越一甲子的愛
■劉少雄
那天,我與幾位文友前往開國上將楊成武的故里,去尋訪將軍生前故事。時值中伏,宣成鄉(xiāng)下畬村蟬鳴陣陣,熱浪滾滾。半畝方塘里,蓮花盡情綻放。荷塘背靠的是一幢低矮的平房,青磚黛瓦,簡樸大方。門楣上嵌著的“清白遺風”四字,分外醒目。
這就是楊成武將軍的故居。1914年10月27日,楊成武將軍出生在這里。他15歲走上革命道路,16歲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踏進小屋,墻上陳列的一幅幅圖片吸引著我的目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成武將軍和夫人趙志珍在一起的照片。
曾經(jīng)有人向我說起楊成武將軍浪漫的愛情故事:楊成武靠的是一紙情真意切的求愛信和趙志珍自由戀愛,并最終結(jié)為伉儷。
當年在河北易水河畔。楊成武時任紅軍獨立一師師長。一次,在易縣婦救會工作的趙志珍跟隨縣工作隊隊長向楊成武匯報工作。楊成武向他們詢問易縣社情,趙志珍對答如流,準確無誤。第一次見面,這位“活算盤”一般的女子給楊成武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楊成武每次到基層檢查工作,總會遇到趙志珍,他被這位姑娘深深吸引。幾經(jīng)思索,楊成武給趙志珍寫了這樣一封信——
子[志]珍同志:
我在很久的時候就想和你談一段私話,因為環(huán)境及其他種種的原因,總未找著一個好機會……我們都是共產(chǎn)黨的干部,我們的任務(wù)和目的是一樣的,雖然我們有南北方籍貫的差異,但我們是在一條戰(zhàn)線上、一個任務(wù)上斗爭的,在以上等的原因下,我今天向你提一個建議——我們親密地拉起手來做一對異性朋友,好吧?同意吧!盼你給我一個答復(fù)……
后來,趙志珍找到了楊成武,表明了自己與對方相同的態(tài)度。愛情的閘門一經(jīng)打開,就像易水河一般洶涌奔流,無法阻遏。
1938年11月28日,經(jīng)聶榮臻批準,他們在淶源縣北城子村舉行了婚禮。婚假只有一天,隨后他們又投入緊張的戰(zhàn)斗。
許多年以后,趙志珍說:“楊成武是巖上青松一般的人,值得我尊敬。在我們二者必舍其一的時刻,我情愿獻出自己的生命?!?/p>
趙志珍的話并不是虛言。他們用同舟共濟、共赴風雨的數(shù)十個春秋,印證了石刻斧鑿般的夫妻深情。
文革中,楊成武一家被關(guān)在洛陽香山寺等處。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yè),楊成武夫婦辦起了“獄中學校”,取名為“狼牙山革命學校”。狼牙山麓是趙志珍的家鄉(xiāng),也是他們夫婦倆結(jié)為革命伴侶的地方,是他們的孩子易生、俊生和東勝出生的地方,也是英勇無畏的“狼牙山五壯士”的戰(zhàn)場。楊成武夫婦用這種特殊方式,教育孩子在逆境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賦予了“家”新的內(nèi)涵。
1992年秋,楊成武和趙志珍迎來了他們愛情常青樹的第54圈年輪。在全國婦聯(lián)主辦的評選活動中,楊成武和趙志珍夫婦被評選為“金婚佳侶”。當婦聯(lián)向他們夫婦頒獎并祝賀時,年逾古稀的夫婦倆激動不已。楊成武搓著手,臉龐紅通通的,興奮得像個年輕人。
1994年重陽節(jié),楊成武迎來了他風雨兼程的第80個春秋。趙志珍精心地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56年前楊成武給趙志珍唯一的求愛信。
56年,輾轉(zhuǎn)流離,幾死幾生,趙志珍把兩頁薄紙珍藏了半個多世紀。
2000年11月,生病住院的楊成武不忘為趙志珍過生日。一塊潔白的大蛋糕擺在桌子上,楊成武坐在簡易的椅子上,身后是鐵架床,他,持一朵玫瑰正獻給笑容燦爛的趙志珍……
尋訪結(jié)束時,我回望楊成武將軍故居門前的荷塘。潔白的花朵,傲立在寬大的荷葉間。那蓮瓣間淡黃的花蕊,端莊清麗,別有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