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當代先鋒網 發(fā)布:2019-03-10 17:57:12
三月,北京。
全國人大代表、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正在整理一組照片。
光影中,有綠油油的松林和紅彤彤的蘋果。松林似海,一望無際,山間風聲掠過耳畔,依稀傳來“囑托”兩個字。
故事,得從三十多年前說起。
1985年,貴州西北角,海雀“餓得”瘦骨嶙峋。
那一年,新華社記者劉子富執(zhí)筆《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一文,中央領導作出重要批示。
很快,救濟糧來了。
海雀村村史館內,文正友向記者講述曾經的故事
但要對抗貧瘠,海雀人都明白,自己更得努力。
上世紀80年代,海雀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33元。轉折出現在1987年的冬天,老支書文朝榮帶著海雀村男女老少走上荒山,種下第一片綠。
種樹,守樹。轉眼間數十載。
荒山變青山,這只“海雀”逐漸羽翼豐盈,振翅飛翔。
海雀人終于吃上了飽飯,文老支書卻永遠閉上了眼睛。臨終前,他緊握兒子文正友的手,囑托不停:“一定要護住這片林?!?/p>
回想過往,站在春風里的文正友感慨萬千,目光寫滿“堅定”。
“每天早上6點,我們就帶上‘小本本’開始巡林,一直到下午6點才回家?!蓖豕獾率呛H复遄o林隊隊長。順著文正友的目光,他也望向那片無邊的綠。
萬畝林是王光德的“辦公室”,一天有一半時間,他要在“林?!倍冗^。聊起辛苦的工作,王光德笑得很甜:“以前,不要說吃飽飯,吃洋芋坨坨都難。因為這片林,現在的日子可好了。”
想守住好日子,得護好松林。
“一點都馬虎不得!”春風初盛,天干物燥。文正友每天召集村里干部們開會,每人認領一個山頭,一守就是一整天。
除了特殊天氣,王光德和其他幾位護林員都會按時巡林,有什么情況立即記載在隨身攜帶的小筆記本上,并隨時匯報給文正友聽。
待護林員們從林間歸來,文正友就會召集大家,討論工作、處理難題。
“大王叫我來巡山嘞!”仰頭唱著小曲兒,文正友笑得很燦爛。只要萬畝林安好,海雀便“天天都是晴天”。
另一張照片里,溏心蘋果流著汁兒,香甜里,能“品嘗”出新的故事。
2018年,這只“海雀”更加健壯。鄉(xiāng)親們能“吃飽了”“吃好了”,但若想過上更好的生活,還得繼續(xù)思考,才能突圍。
“突突突突突……”拖拉機的聲音,捎來喜訊。
車上載滿蘋果樹苗,根枝整齊。工人們接連不斷往下搬運。
植樹,護樹。他們忙個不停。
挖坑、種樹、埋坑……樹苗栽好后,還得一棵棵綁到水泥柱上,再用三根鐵絲架起,好似戴著“背背佳”。流云下,樹苗們碼得整整齊齊,甚是可愛。
“這活重在細心,鐵絲松了要重新掛上,不然樹苗容易倒。雜草一根都不能留,我們不能讓小樹白白流失了營養(yǎng)!”走在蘋果林間,文正友不斷囑咐。
聽著這些“嘮叨”,正在除雜草的顧黃巧樂個不停。
46歲的顧黃巧是鄰村人,家中6口人。過去,為了生計,她和丈夫去往浙江溫州打工,每個月能有幾千塊收入,與家人團聚時間卻甚少?!艾F在每天在海雀上班也能拿到120塊錢,關鍵是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去年,海雀再次嘗試栽種蘋果。“好多年前種過,但是不好吃,這次我們從山東請來了專家,長出來的果實個個是溏心,甜得不行!”講起蘋果林,文正友很得意。
試種成功,大批訂單“飛”往海雀村,只待下一次蘋果掛滿枝頭。
蘋果林旁,白色大棚支起幸福的希望。木耳已經“冒了頭”,不日便可收獲。通過土地流轉分紅、做農活務工、上山護林拿補貼……很多海雀人有“多重身份”,鄉(xiāng)親們都很有干勁。
過去一年,海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0611元。
除了守好兩片林,如何讓海雀更美?文正友在山間呼喊:“觀光道兩旁的花要開了,咱海雀還要搞林下養(yǎng)殖,家家戶戶都養(yǎng)起可樂豬。”
山谷仿佛傳來回音:“海雀會更好,越來越好!”
看畢,文正友將思緒收回,小心翼翼地把所有照片裝到相冊里。每一張都是他的驕傲,讓他掛在嘴邊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