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冬末,春天將來未來,我們迎來2018年轉業(yè)季,又有許多戰(zhàn)友即將從奮戰(zhàn)多年的營盤轉身。計劃安置還是自主擇業(yè)?或許不少人的心頭都畫過這個問號。過來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從自主擇業(yè)到自主人生,路還長。石曉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羅洪濤給出了逆耳忠言。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題圖:韓林 攝? 制圖:方漢
從自主擇業(yè)到自主人生有多遠
這個冬末,春天將來未來,我們迎來2018年轉業(yè)季,又有許多戰(zhàn)友即將從奮戰(zhàn)多年的營盤轉身。
計劃安置還是自主擇業(yè)?或許不少人的心頭都畫過這個問號。
近年來,選擇自主擇業(yè)的戰(zhàn)友愈來愈多。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時代、觀念、制度和個體的變遷。不過,當我們談論自主擇業(yè)時,不妨先跟隨韓冬冬的筆觸走進《無問西東》的時光隧道,聽聽這位2017年度自主擇業(yè)空軍女軍官的聲音,在喧囂中顯得沉靜的聲音。然后,在開始轉業(yè)這場人生選擇前,讓我們先按下思考鍵,試試求解那道刻于古希臘神廟的千載難題:認識你自己。當你回到內心、詢問內心,得到的答案也許不同。
自主,的確是個美好的字眼,有自由的氣息,有主體的尊嚴。但過來人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從自主擇業(yè)到自主人生,路還長。石曉良分享了自己的酸甜苦辣,羅洪濤給出了逆耳忠言。
任何選擇都有代價?;蛟S,得意處也是失落處,失落處也是收獲處。愿意承擔何種代價?能夠承擔何種代價?自主,或許更需要自知、自信、自治、自強,用時間和奮斗釀成人生的詩,才能自在、自由、自足、自得。
——編 者
靜聽內心 無問西東
■2017年度自主擇業(yè)軍轉干部 韓冬冬
韓冬冬 攝
這個冬天,剛剛脫下軍裝,作為北京市軍轉辦和清華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自主擇業(yè)軍轉干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高級研修班”第13期學員,我在清華的校園里聽課、騎車、拍照片、交朋友。此前,我對“清華大學”這個名字是敬畏的,然后,敬畏變成了喜愛。所以我下了課就奔向那部電影——《無問西東》,聽它講述清華百年的4個小故事,并不由思考起因軍轉而改變的人生。
故事一
1923年北平的清華校園,分數(shù)榜前,一個叫吳嶺瀾的學生面露難色。作為一名實科(理工科)生,他的國文和英文是滿分,物理學卻是不列(不及格)。
于是有了一番他和校長梅貽琦的對話。
“如此天資,當初你為什么不學文科?而偏要念實科呢?”
“因為最好的學生都讀實科?!?/p>
“你求學的目的是什么?”
“我只知道不管我將來做什么,在我這個年紀,讀書,學習,都是對的。我何用管我學什么,每天把我自己交給書本,就有種踏實。”
“但是,你還忽略了一件事,真實。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什么是真實?”
“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做什么,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你慢慢想,轉系與否那都是小事……”
不久后,泰戈爾訪問清華,吳嶺瀾在人群中聆聽泰斗的演講:
“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真心和真性……”
兩位大師的“真實”“真心”“真性”,喚醒了這位“實科至上論”的青年,他重新選擇了人生。
如今面臨轉業(yè)選擇的你,有沒有想過什么是最好?于時代,那個最好的“實科”,卻不是吳嶺瀾的最好。其實你的最好,也不必糾結于別人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