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寶 攝
伊木河駐守著內蒙古軍區(qū)某團邊防一連。8年前,本報一位記者來伊木河采訪,經歷過那“恐怖”的蚊蠅,更難忘那“布娃娃”的故事:一位連長妻子來隊探親,因水陸兩條路冰坨疊嶂,等了一個月假期已到,最后只能讓孩子在河岸放一個布娃娃給爸爸。
重訪伊木河,我們在9個多小時的車船顛簸中不斷地猜想,今天的伊木河又會有什么新的傳奇呢?
耐得寂寞是英豪
駐守在伊木河的一連是原北京軍區(qū)最北端、距離領導機關最遠、每年因大雪封山與外界隔絕時間最長的連隊。
江西籍小伙賴勝輝從軍醫(yī)學院畢業(yè)分配到了伊木河。他給遠在大連上學的戀人打電話:“我分到一個很美麗的地方,呼倫貝爾?!薄鞍?,我知道,呼倫貝爾大草原?!辟噭佥x接著說:“團部離呼倫貝爾首府海拉爾還有12個小時火車?!睉偃瞬徽Z。賴勝輝最后吐露實情:“我所在的連隊離團部還有320公里?!?/p>
電話那頭的戀人哭了,賴勝輝不知道怎么安慰她。那段日子,伊木河孤冷的彎月下常常能看到賴勝輝的身影。
戰(zhàn)友們知道新來的軍醫(yī)正經受著愛情的考驗,都來關心他。連里的老兵鄧寶華找賴勝輝聊天。鄧寶華原來有個外號叫“吹燈兵”,小伙子個頭一米七八,長得也精神,可就是對象介紹一個吹一個。原因很簡單,早先連隊不通電話,到了冬天封山后寫封信,姑娘幾個月收不到。人家都不相信現在還有不通信的地方,因為等不到他的消息就把他放棄了。就這樣,談了7次他吹了7個。但是鄧寶華說他不后悔,他的年齡軍齡黨齡和連長指導員一樣長,他制作的根雕、燙畫,誰見了都贊嘆。他對賴勝輝說,現在通信條件大大改善,網絡連到了班排,連隊雖然依然遙遠但已不再閉塞。
談了4次戀愛才結婚的指導員張文杰帶賴勝輝來到連隊榮譽室,給他講老連長趙玉平把在省城當軍醫(yī)的妻子動員到邊防;給他講老士官尹傳江3次放棄調動,在伊木河一干12年。張文杰告訴賴勝輝,來到伊木河,首先就要耐得住寂寞,要像界碑一樣,在這里默默堅守,報效國家不是一句空話。
賴勝輝把戰(zhàn)友們的話和自己的選擇寫信告訴戀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一段時間后,戀人給他寄來了保暖內衣,在信中告訴他:“親愛的,不管你走多么遙遠,也不管今后發(fā)生什么,遠方有我在為你默默等候!”
在漫長的封山期,賴勝輝從戰(zhàn)友身上看到了堅強和快樂,感受到了連隊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實。每天早上一進餐廳,10條最新發(fā)生的國際國內新聞,就會出現在電子顯示屏上。戰(zhàn)事和災情、動態(tài)與新政,迅速成為大家這一天議論的話題。連隊周圍一圈的文化長廊,懸掛著戰(zhàn)士們自制的中外英雄、科學家和連隊的功臣畫像,邊塞詩詞、名人名言掛滿長廊。在連隊周圍的草叢里,佇立的石頭上刻著:“干不好小事的人,同樣也干不好大事”;連隊通往界河的小路上,也佇立著石刻大字:“不想在失去時后悔,就該在擁有時珍惜”;連隊養(yǎng)殖基地邊,“懶總有理由,干總有辦法”又讓人為之心動。這些界河文化,成為潛移默化的激勵。在哨所界碑前,戰(zhàn)士們用林木花草栽種出祖國版圖,標出首都北京和每名官兵家鄉(xiāng)的位置,每月都要舉辦“戍邊晚會”,自編自演官兵們在邊關踐行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小節(jié)目。
賴勝輝在給戀人的回信中,這樣寫道:“如今,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大興安嶺這片美麗的山林,它就像一本精彩的書,讓我期待著下一頁的精彩。經歷了伊木河的風雪,就再也不會有什么寒冬。只要你愿意,我們就把愛情進行到底!等著我!”